-
發改委首談“汽車產業全周期法制化”
2014/9/10 15:47: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發改委首談“汽車產業全周期法制化”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年勇,在出席2014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時著重指出:“要讓法律覆蓋我們的汽車產業全生命周期”,避免“管理環節多、層次多”。在汽車反壟斷調查的大背景下,發改委官員首次提出汽車產業法制化,可謂意義深遠。反壟斷呼吁汽車產業法制化
“應當說,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汽車產業同樣也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年勇說,“已經是兩千萬輛的市場規模,如何解決粗放、不可持續的管理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國家全面深化改革。”
年勇司長在論壇全體會議上“釋放”的政策信號,似乎有著更深的含義。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張小虞在接受中國經濟網采訪時指出:汽車產業法制化,是要逐步改變行政指令在產業發展中的“分量”,深化市場經濟改革和轉型,突出經濟法制的概念。
張小虞還表示:正是從市場經濟法制建設的角度出發,按照市場規律和法規辦事,汽車產業宏觀發展政策,或者類似的五年中長期規劃,都不會再次出臺。汽車將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產業,適應和符合普通規則。
年勇還談到:為了達到汽車產業升級、轉型的目的,核心要有兩點: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要走汽車的宏觀管理之路,要走上法制化的管理道路。
出席論壇的多位專家也普遍強調:汽車產業在宏觀管理中,涉及“多頭管理”、審批和監督環節多、層次多的弊病。為此,要在創新管理中,首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避免企業負荷過重。
此外,多位政府官員也多次談到:汽車產業的發展要與能源、交通和道路安全協調并進。通過若干的重大關鍵技術,尤其是IT產業的導入和借鑒,推動工業信息化。同時“要改變過去宏觀管理模式,使管理能夠逐漸走向法制化的軌道”,“我們正在研究,使法律覆蓋我們汽車產業的生命周期全過程。”
優化市場環境 清除體制障礙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出席本次論壇時,回顧了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目前在國內的發展水平和歷史階段,并提出鼓勵電動汽車發展,要“優化市場環境,清除體制障礙”。
“良好的市場秩序和健全的政策法規環境,有助于促進技術提升,一方面要在安全、環保的前提下,降低新能源汽車市場準入的門檻,拓寬投融資的渠道,鼓勵社會資本的投入。”萬鋼說,“另一方面要完善標準,健全法規,嚴格監管破除地方保護的壁壘。建立統一有序的,促進企業的公平競爭,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在充電設施方面也要強調創新政策,破除壁壘,解決現在推廣電動汽車的障礙。“有些朋友剛剛進來想問我,說到底是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還是純電動汽車,你看現在充電樁有點問題。我有個小故事,我家鄰居一年半以前就買了一個F3雙模。他說萬部長,我半年用不了一箱油,為什么?只要在家我就充電,完全夠了。怎么樣能夠使現有的小區,現有的停車場有積極性,來裝充電樁,使訂購電動汽車的積極性提升,保障售后服務等。”萬鋼說。
今年5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上?疾焐掀臅r候明確地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強國的必由之路。前不久國務院決定了對電動汽車免征購置稅,國務院又專門發布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許多措施都在落實中。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汽車產業由大到強跨越發展的關鍵。
據了解,新能源汽車經過十多年的持續研發,在三大核心部件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科技部某會議的總結材料顯示:電池性能,07年的時候能量密度是90瓦絲每公斤,成本是5塊錢每瓦時;2013年已經達到了140瓦時每公斤,電池成本價格已經降到3元以下。而且質量保證,達到了5年10萬公里以上,動力電池的正負極材料,都實現了國產化。
“正是這些基礎研究,關鍵技術領域的科技成果,奠定了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的格局;產業領域不斷的技術進步,為電動汽車的整車性能不斷提升,市場表現越來越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萬鋼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煤炭大國烏克蘭要買煤過冬
- 下一篇:能源局“15條”扶持新政紓困分布式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