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大有可為
2014/10/10 14:36:0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大有可為政策回顧:
2014年9月16日,交通部印發《交通運輸部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總量達到30萬輛;要求在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31日間,對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推動完善充換電設施。
2014年7月30日,發改委下發《關于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確定對經營性充換電設施用電執行大工業電價,2020年前免收基本電費,并執行峰谷分時電價政策。
2014年5月27日,國家電網向社會資本開放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兩個市場領域。
2013年9月17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財建〔2013〕551號),對符合要求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汽車實施補貼,根據續航里程實施補貼,最高可獲得6萬元的補貼。
政策解析:
中商產業研究院根據訪問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用戶、相關專家得知,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較短、電池成本較高、充電設施較少等問題導致新能源汽車的運用相對較少。比如一款國產油電混合新能源車的定價在26萬元到33萬元,而相同品牌級別車型的汽油車僅售17萬元到27萬元左右,價格過高導致消費者較少。續航里程較短、充電設施較少也是阻礙新能源汽車運用因素,比如北京地區推廣電動出租車續航里程約100公里,快充需要2個小時,慢充需要8個小時,充電樁約有1000個,而北京普通出租車一天行駛約300公里,出租車司機普遍不愿意駕駛電動出租車,續航里程較短、充電設施較少都影響了電動出租車的推廣運用。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政策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生產和使用成本,新能源汽車產業出現了爆發式增長,2014年1-8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1137輛,同比增長328%。補貼政策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的購置成本,比如北汽E150EV,刨除9.5萬元補貼后這款車的價格為12.58萬元和13.58萬元,這個價格普通消費者就可以接受。有如北京推出新能源汽車搖號100%中簽的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效果最為明顯。
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認為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充電設施建設等瓶頸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新能源汽車領域大有可為。電池技術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續航里程、價格是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考慮的重點。新能源汽車訂單增多,研發投入逐漸增多,國家針對新能源汽車技術提升提出時間表,同時工信部也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標準建立,截至目前,我國已發布電動汽車標準75項,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電動汽車標準體系,處于國際前列。新能源汽車標準逐步建立和完善等都將逐步解決電池技術瓶頸,降低電池成本,促進新能源汽車大規模運用。
充電設施的建設和使用成本相對較高,在沒有政策扶持的前提下企業、個人建設充電設施的動力不足,僅靠政府投資建設發展較慢。隨著國家降低新能源汽車用電價格,開放社會資本進入開放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兩個市場領域將有力促進企業、個人建設充電設施,有助于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不足,使用不便的問題,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