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乘用車市場形勢分析及11月汽車市場預測
2014/11/11 14:32:5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4年10月乘用車市場形勢分析及11月汽車市場預測10月乘用車市場回顧
10月初有長假,因此這個月的乘用車市場銷量一向是先低后高的特征,這個逐步升高的市場勢頭將與11月初的市場相銜接。10月的乘用車市場銷量預測比較簡單,10月工作日的平均批發銷量會比9月份高,由于10月份工作日比9月份少,總銷量也會比9月份略少,這就是所謂“銀十”的理論根據。由于目前我國的國民經濟在谷底有回升跡象,因此10月份的同比增長率10%比9月份的增速稍高是正常的,這說明了我國車市運行是基本正常的。10月走勢超出我們月初的預期近3萬臺,這主要是自主品牌和日系的較強表現的推動。
金九銀十的逆轉。進入第四季度的企業年度目標完成可行性基本明朗,部分年目標進度較好的領軍廠家在10月銷量普遍穩健收縮;而部分前期年度目標進度稍慢的廠家在主動調整年度目標后,10月又開始向新的目標努力;11月企業平均油耗管理新政即將實施,近期的SUV車型扎堆推出和豪車國產化浪潮,也拉動銷量增量。10月自主品牌和日系環比9月增量較大,由此推動金九銀十逆轉的走勢,也使自主品牌份額連續兩個月同比回升1個點左右。自主品牌自強的表現獲得國內市場認可,雖然10月的乘用車出口仍在下滑,但自主品牌靠國內零售的增長,提升了國內市場份額2個點,彌補了出口的丟量損失。
11月份市場預估
11月是小月,有10個雙休日,沒有法定的節假日,工作日共20天,同比工作日少1天,環比工作日多1天。每年11月都是商務購車的最高峰,計劃內的購車大家都爭取盡早完成年度任務;計劃外的購車一般是今年效益較好的中小企業臨時增購,擔心到12月份買車的客戶更多,也爭取早日實現購買。11月份還是私人購車高峰的起步期,雖然年終獎還沒有發,但是年輕富裕的中產階層,這時會對自己近一年的辛苦自我獎勵,加之年末車價是逐步回升的態勢,早買更便宜,11月買車經常被認為是最實惠的決策,。中國乘用車市場私人購車比例已經占到90%以上,因此11月份的車市無法與12月和明年1月份的車市相提并論,但還是本年度銷量較高的月份。
10月份產量表
10月份國內銷量表
10月份批發銷量表
2005—2014年乘用車月銷量走勢圖
狹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
狹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
廣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
廣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
反汽車縱向壟斷立法的亂像
國家反汽車價格壟斷,引起與汽車有關的企業和個人廣泛的關注,因為早晚會涉及到汽車的縱向壟斷,中國汽車行業在全世界縱向壟斷是最厲害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強化了縱向壟斷,一出臺大家就很有意見,但9年多來就沒改一個字,可見某些部門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之低!!!其實產品的品牌專賣授權是企業行為,政府卻用辦法把它進行規定,這就錯了。另外品牌專賣授權可能確立廠家絕對強勢地位,有可能導致縱向壟斷,但汽車是世界上銷量最多的復雜機器,汽車還是世界上售后服務、召回、索賠金額最高、工作量最大的產品。世界多數汽車生產廠家為了較好實現這個社會責任,采取了對經銷商品牌專賣授權的方式。因此很多國家對品牌專賣授權形式給以豁免,但又用法律或政策制止所有可能的縱向壟斷行為。這就成了中國的改革方向之一。
近年來部委之間的機制沒有大變化,部委間互不服氣、內耗嚴重,8月1日在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規定沒有取消時,工商總局就宣布停止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屬于違法,也反映部門間的矛盾嚴重和改革的難度之大!!!8月18日10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的文件,文件題目和主要內容不符,因為主要內容是反汽車縱向壟斷中的配件壟斷和服務技術壟斷,汽車銷售和售后服務是由生產廠家主導,卻沒有管生產企業的工信部參加,這不符合中央部委的發文原則!!!最近商務部給4S店發了《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還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違背經銷商的意愿,強制要求同時具備銷售、售后服務等功能;還鼓勵經銷商進行多種模式和多品牌經營,如汽車超市、汽車交易市場、連鎖經營等,這很容易造成經銷商經營模式的誤導!
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造成的社會問題
今后汽車限購的大城市將越來越多,因為在大城市擁堵區內增加道路長度和車道數的難度極大,因此以廣州現在的擁堵水平作為限購的標準,到2020年約有50個城市會實施汽車限購,而北上廣的汽車擁堵將更加嚴重。2008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為0.51億輛,到13年年底將為1.27億輛,這5年來平均每年增長20%,中國汽車多數是在大中城市行駛,大城市每年汽車實際保有量的增長率會超過15%。而大城市的城區道路的通過能力的年增長率會小于2%,可見今后大城市堵車會多嚴重。根據預測中國汽車保有量到2020年會超過美國,達到2.4億輛以上。中國道路交通環境和美國比是極差的,今后中國的堵車將越來越嚴重,國家早就預料到了這個結果,但是為了確保GDP,至今下不了決心采取有效措施,這就給中國今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帶來極不利的因素。
中國的嚴重堵車主要因素如下:1汽車市場嚴重超前發展、2城市規劃觀念嚴重滯后、3中國的交通環境和秩序很差、4大城市半數汽車沒過夜停車位,停在路邊上、5汽車“抱團”在城市及周邊使用、6中國汽車開動率過高、7交通管理水平較低、8個人和非機動車最不遵守交通法規、9國家對堵車沒有有效治理政策。大城市堵車問題不能緩解將會產生如下嚴重后果:1企業工作效率和效益將下降、2物流成本提高,會導致物價升高、3地面交通過度擁堵,市民只能更依賴地鐵,且對擁擠的地鐵越來越不滿意、4堵車造成空氣嚴重污染、5精英們會因工作和生活不便而外流、6使城市招商引資吸引力大大下降、7經濟增速也會因此下降、8有車族對道路邊變為停車位影響交通極不滿、8市民對政府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沒信心、9那時大城市的財政已經入不敷出!!!
汽車保有量越多,政府要為汽車花的錢越多,特別是我國處于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排放和燃油限值標準快速追趕西方的重疊期,大城市政府要花的錢就更多。1要支付更多的公交補貼、2支付越來越多的公交地鐵建設費、3花費極大的城市道路“瓶子口”改造費、4大量的立體和地下停車場建設費、5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各類補貼和稅費減免等。按目前的政策,國家和地方政府將無力承受這么多的負擔。解決堵車問題有立竿見影的辦法,德國在二戰結束不久,為了防止城市交通擁堵,實施了高額的燃油稅,至今德國的汽油價格比我國要高出5元/升多,因此人口密度比我國還高的德國沒有極嚴重的堵車。去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規定要“增加(汽車)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也就是增大燃油稅。有人說會增大CPI所以沒實施,如果用5年時間分步實施,也比不實施強的多,該干的事不干就是與習大大引領的改革唱反調。(來源:蓋世汽車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