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門O2O看似火熱 要做成P2P還是B2C?
2015/6/3 8:35: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就拿美甲師舉例子吧,河貍家最早嘛。如果美甲師們真的可以稱之為被解放的話,對美甲師而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能賺到足夠的錢。第二有足夠自由的時間。很顯然這兩點是矛上門O2O突然闖入中國人的生活,并一下子燎原了。
解放手藝人?
什么叫解放?收入不菲,時間自由,有尊嚴,也就這樣吧?
就拿美甲師舉例子吧,河貍家最早嘛。如果美甲師們真的可以稱之為被解放的話,對美甲師而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能賺到足夠的錢。第二有足夠自由的時間。很顯然這兩點是矛盾的。想多賺錢一定就得讓更多的時間綁進去,就更不自由。一定有手藝人能賺到錢--如果平臺推你的話,但是平臺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如淘寶一樣,首頁掛誰不掛誰,這區別大了去了。刨除目前各平臺補貼的非常規狀態,進入到常規狀態的話。手藝人也要天天擔心自己有上頓沒下頓,內心相比很焦灼,而且據說在客人家里連廁所都不讓去的,憋尿的尊嚴。
人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人人都想解放自己,手藝人似乎任性的空間不大。
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整體的社會成本并沒有降低,只不過原來顧客去門店變成了服務者去消費者單位或者家里。原來一個美甲師在店里可以一個接一個不斷的提供服務,現在一上門,這個做完就要匆匆趕往一公里外的另外一個客戶,時間的摩擦成本,怎么著也得半個小時吧。
一個上門按摩168塊錢,給哥100塊錢的券也要68。而我家前面的盲人按摩沒有優惠的情況也是58一次,哦,需要我走100米。
唯一降低的是連接的成本。不過連接如果能解決即時性需求才真正有價值,什么叫即時性需求,我要打車,要馬上打到,我要叫外賣,馬上就要叫到。美甲、按摩、修車這種事兒,總不是那么著急,可以從容安排。
P2P還是B2C
上門O2O原來一定是想做成P2P的,以人的服務為核心的淘寶。但最后都變成了B2C,把原來的中介去掉,自己的平臺成了另外一個更大的中介。革了一些店面的命似乎有門兒,顛覆行業卻還差得遠。頂多也就是一個秦漢宋元的替代,看似轟轟烈烈,實則原地打轉。而且如果不以員工的標準來要求這些手藝人的話,服務質量必定千差萬別。與共享經濟相比,能夠提供服務的手藝人總是少數,天花板明擺著,一個按摩師一天可以服務8個人,那100個按摩師的天花板就是 800次,1000個按摩師的天花板就是8000次,完全線性增長,不具備爆發效應,這很不互聯網。
上門是必須的嗎?
洗車上門,修車上門,美發上門,按摩上門,健身上門,統統上門。但這些所謂的上門是必須要上門嗎?上門除了讓消費者稍微懶一下之外還能有更多的溢出價值嗎?還造成了消費者開放門戶的風險。很多服務上門后無法體驗門店的其他增值體驗。就如現在雖然很多女孩都在淘寶上買衣服,但線下實體店永遠不會消失,那里不僅僅賣衣服,賣的還有逛街的體驗。任何一個消費情景都有它的獨特性,上門服務把它固定在一個類似的情景下,嘗嘗鮮可以,要說誰迷上了上門,我說啥都不信。
雕爺是互聯網界最聰明的幾個腦袋之一,河貍家模式的流行是業界對他的頭腦的致敬。不過,雖然雕爺指向遠方的月亮,一眾人等也只看到了他翹起的蘭花指,真魅惑。
所謂上門不上門,不是生意的本質,上門更方便的就上門,到店更合理的就到店。而不要覺得什么服務生意非披上一個上門的外衣才夠酷夠互聯網思維,每個生意有它獨自的特點,從挖掘核心訴求出發,美業最核心的是讓愛美的人變美,按摩是讓疲憊的人享受放松服務....。.整體來說都是“享受生活”,從這個生意的本質去考慮問題,而不是被所謂“上門”蒙蔽了雙眼,Are you agree?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