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機不會成為大眾化消費電子產品?
2015/7/14 8:32: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圖:無人機的泡沫:成為大眾消費品,還很遠 股市動蕩時期的好處,是意味著很多的潛在機會,壞處是當人的欲望高于潛在的機會,便會催生泡沫。這種泡沫有兩個明顯的表現:圖:無人機的泡沫:成為大眾消費品,還很遠
股市動蕩時期的好處,是意味著很多的潛在機會,壞處是當人的欲望高于潛在的機會,便會催生泡沫。這種泡沫有兩個明顯的表現:一個是某些公司會被過高估值,另一個則是會出很多跑在時代前面的產品。如GoogleGlass這類,Pepper估計也是這樣,無人機在2C上則更可能是這樣。無人機這行業剛需是有的,但在2C方面顯然是被高估了。
無人機不會成為大眾化消費電子產品
雖然我們很難精確預計未來,但如果非要給可想見的產品按成為大眾化電子產品可能性高低排個次序的話,那手表先于Pepper這樣的機器人,機器人則先于無人機。
為說清這問題,要先說下什么是大眾化電子消費產品。維基上其實沒這個詞,但我們可以嘗試去定義它。
如果拿Pad類產品做參照,那這里大眾化的門檻大概是每年全球銷售2億臺。橫向對比一下會對這數量背后的含義感觸更深,PC年銷量最多的時候大概是3.6億臺,而智能手機2014年全球大概是10億部。看這個數字立刻可以明白為什么移動互聯網比之前的PC互聯網關鍵。
成為大眾化電子產品之所以非常關鍵,是因為它決定一個產業的體量。游戲機銷量其實也不低,但最多支撐出任天堂這樣的公司,但對比微軟、Intel、Google、Facebook等就可以直觀感受到大眾化產品與非大眾化產品內涵價值的高低差異。
是否是大眾化產品潛在有類似這樣的含義:如果是大眾化的,那就可以支撐出一種獨立的、規模龐大的產業系統;如果不是那可以有幾家不錯的玩家,但規模上可能就和任天堂差不多。
這中間好像蘊含了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旦銷量超過某條線,事情的本質含義就變得不一樣了。
有了這樣一種認知,再回到無人機,就可以發現要想預測這行業的未來首先要判斷的就是這是不是一種大眾化電子產品?
對這問題答案其實是非常肯定的(不管從需求場景還是其他因素來看,都是這結果):在2C領域,無人機在可見未來不是大眾化消費電子產品,如果非要把各種面向未來的產品排個可能性高低的話,那就是這節開頭那次序。
對未來的判斷有點像手藝活,我們其實很難說什么是絕對不可能的,但在不同時間點,對于可能性的判斷差別也是很大的。100年后可能人都活在罐子里,所以無人機就成為必備品,但這么猜測未來毫無價值,和堅信人能修煉成仙差不多。合乎某種必然性往往是判斷未來的前提。
無人機的行業應用反倒是不用特別說,因為它本來就已經被很廣泛的應用著,比如地圖測繪、農業、建筑等。但無人機有今天的人氣,顯然不是因為它的行業應用。
此外,政府對無人機飛行還有一定的限制。如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要求商用無人機運營商持證飛行,而且要遵循一些飛行規則。日本日本政府則擬立法管控無人機,購買時需確認身份。其他大眾類消費電子產品沒有這般限制吧?
數據源的價值
要想徹底的分析無人機這行業的前景,那除了估計它能不能成為大眾化消費電子產品之外,還要估計它會不會產生某種衍生價值,而要想估計這種衍生價值,則需要對產品做點分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