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價下調沖擊農村新型經營主體
2015/11/3 8:34:0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應密切關注糧食價格下調引發的連鎖反應,謹防局地賣糧難向大面積、系統性賣糧難轉變,進而打擊正在成長中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從夏糧收購啟動至秋糧集中上市,《瞭望》新聞應密切關注糧食價格下調引發的連鎖反應,謹防局地賣糧難向大面積、系統性賣糧難轉變,進而打擊正在成長中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
從夏糧收購啟動至秋糧集中上市,《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沿河南、湖北等多個主產省份持續追蹤采訪發現,由于糧食連年豐收、托市價格持續單邊上揚,當前糧食流通、收儲環節呈現諸多新的動向:局地庫存高企,政策性收購壓力較大;市場購銷乏力,傳統旺季反轉為淡季;行情走弱勢頭從單一品種向多個品種蔓延。在一些地方,排隊賣糧“常態化”后,有的收購點甚至出現了為賣糧而“走后門”的現象。
業內人士和專家呼吁,隨著糧食政策性收儲進入調整窗口期,各地應密切關注價格下調引發的連鎖反應,謹防局地賣糧難向大面積、系統性賣糧難轉變。要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防止種糧收益下降減緩農業規模化進程,甚至引發糧食生產滑坡。
給500元好處費賣一次糧
中儲糧河南潢川直屬庫院內,各式售糧車輛排成一隊向前延伸。不遠處,過磅完畢的人們正在忙著卸糧。順著持續轉動的傳送帶,金黃的稻谷徐徐流入倉庫。
隊列里一輛農用三輪車前,來自潢川縣傘陂鎮的農民郭瑞民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今年中晚稻收獲后第一次售糧,“全家12畝地,平均畝產近千斤,糧販子的收購價是1.18元,拉到這里能賣到1.3元還多。”
與郭瑞民對糧價的關注不同,潢川直屬庫副主任張明更操心的是倉容現狀。據他介紹,潢川直屬庫及轄區委托庫點共計儲存糧油264萬噸,雖然地處稻區沒有參與夏糧托市收購,但經過盤點后空倉僅有40多萬噸,“從10月1日啟動秋糧托市收購以來,目前已經收購10多萬噸稻谷,根據往年的托市收購量,預計倉容缺口可能在50萬噸。”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潢川直屬庫下屬的固始縣馬堽集鄉糧所看到,盡管倉庫既小且舊,但1.5萬噸的倉容全部爆滿。在每座庫房的大門上,都懸掛著中儲糧總公司統一制作的“糧權公告牌”。在相鄰的光山縣,糧食局局長郭才遠也坦承,全縣稻谷總產60多萬噸,但國有糧食系統僅有空倉6000多噸,秋糧托市收購的倉容非常緊張。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河南夏糧再獲豐收,實現十三連增,總產首度邁過700億斤臺階;秋糧方面,有關部門通過對9縣81個調查戶的樣本分析也顯示,全省玉米、大豆、中秈稻等作物均單產增長明顯、品質有所改善,一邊是產量增加,一邊是倉容緊張,雙重擠壓之下排隊賣糧由此進入“常態化”。
在水稻主產區之一的湖南省,隨著部分庫點倉滿之后,一些農民不得不長途跨區售糧。位于湖南長沙縣開慧鎮的金山糧油公司董事長周金紅介紹,由于周邊庫點爆滿,公司收糧半徑已擴大到50公里,最遠的糧農甚至來自200公里之外的攸縣。
本刊記者注意到,隨著排隊賣糧的壓力增大,在一些擁有不多倉容的庫點,甚至出現了“走后門”插隊售糧的現象。來自潢川縣付店鎮的糧食經紀人張震海介紹,今年方圓30公里范圍內就白店鎮一家中儲糧委托庫點還在開倉收糧,排隊的有上百輛車,但是一天下來卸不了10輛車。
“我拉了5萬多斤糧食,已經等了一個星期了還沒賣掉。還有的排隊時間更長,都等了10多天。但也有人來了就能卸貨,一打聽人家賣的是‘人情糧’,每次要給驗質員差不多500元好處費,不用排隊就能驗質,驗完直接過磅入庫。”
種糧收益降幅最大超三成
除了倉容緊張導致局地明顯的糧食賣難之外,《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進一步調研發現,在政策市的強力主導下,當前糧食流通、購銷環節還呈現出復雜的隱性賣難特征。其中三大動向值得關注:托市收購過程明顯拉長;市場化主體購銷乏力,傳統旺季不旺;行情走弱勢頭從單一品種向多個品種蔓延等。
來自河南省糧食局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該省小麥托市收購已經收官。全省累計收購小麥401億斤,其中按最低收購價收購179億斤,按市場價收購222億斤。如果以700億斤夏糧總產推算,目前農民手中持有小麥存量仍然多達近300億斤。
中儲糧河南分公司購銷計劃處處長李明告訴記者,除了收購量同比下降外,托市收購過程明顯拉長是今年的最大特點。“根據往年經驗,5月底啟動夏糧托市收購,進入7月份以后收購量一般明顯下降,基本進入尾聲。但今年到9月份為止,日均收購量仍達2萬噸,而去年同期已基本無進度。主要原因是市場購銷動力不足,大部分糧源進入托市范圍。”
由于托市收購造成原糧價格持續單邊上揚,糧食加工業整體不景氣,多數企業為降低成本采取邊加工邊采購的做法,就連傳統購銷旺季的“金九銀十”規律也被打破。
湖北監利縣福娃集團銀欣米業公司總經理鄧生龍介紹,全縣稻谷產量13萬噸,自家企業加工4萬噸,扣除托市收購1萬噸,剩下部分通常由大量中小規模企業即可消化完畢。然而谷強米弱格局之下,很多小企業開工不足,購銷明顯清淡。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指出,一般而言,隨著高校新學期開學,以及中秋、國慶假期到來,面粉企業開工率不斷提高,小麥市場會形成“金九銀十”的購銷旺季。然而由于目前市場供給充足,且大家普遍看淡后市,往年的階段性上漲行情并未出現。
從品種角度看,在三大主糧間,行情走弱勢頭由單一品種向其他品種擴散的趨勢也在凸顯。在監利縣,8月中上旬開秤的中稻,收購價格從1.42元一路跌至1.35元。縣糧食局局長董懷勇說,如果沒有啟動托市,很可能出現賣糧難;山東糧食局副局長丁兆石介紹,當地新麥上市之初,價格比去年有所下降,且一直保持弱勢運行。局地啟動托市后,行情也只是圍繞托市價小幅震蕩。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分析師申洪源認為,從近年來東北玉米的階段性過剩,到眼下稻谷、小麥的購銷清淡,幾大主糧品種間行情低迷的蔓延態勢值得關注。
低迷的市場行情已經對種糧收益造成負面影響。河南省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日前針對秋糧的投入產出調研結果顯示,盡管產量有所增加,但綜合看秋糧種植收益普遍呈下降趨勢。
玉米從2015年7、8月份的1.12元/斤降到目前的0.71~0.81元/斤,最大降幅36.61%;大豆也從2.41元/斤下降到現在的1.92元/斤,平均降幅20.33%;中秈稻則由去年的1.35元/斤下降到現在的1.18元/斤,降幅12.59%。另一方面,三者生產成本同比增幅分別為3.31%、2.75%和2.19%。在成本上升、價格下跌的雙重擠壓下,種植收益難以避免地出現下降。以降幅最大的玉米為例,2015年畝均現金收益484.35元,較上年714.44元減少了230.09元,降幅超過三成。
新型經營主體受賣糧難沖擊
針對市場行情持續走弱的局面,各糧食主產區一邊按計劃執行托市收購預案,一邊多方施策通過挖潛增加倉容。此外,地方政府還主動開展產銷對接活動。
湖北省糧食局調控處處長唐學軍指出,隨著庫存居高不下、國內外糧價倒掛嚴重,實行多年的糧食政策性收儲體系正面臨調整窗口期,努力實現“價補分離”、讓糧價回歸市場雖是未來的大方向,但在短期難以改革到位的情況下,各地尤其應防范可能出現的大面積賣糧難及其連鎖反應。
“截至目前,全國農村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3.8億畝,占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8.8%,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尚處發育階段。”唐學軍說,“一旦糧食豐產不豐收,首當其沖受損的就是這一群體。他們的積極性受挫,勢必會將負面影響傳導至正在開展的土地流轉、農業生產規模化進程中,甚至可能引發糧食生產滑坡。”
事實上,《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河南多地的持續追蹤采訪已經發現,新時期的賣糧難正通過糧食鏈、資金鏈、土地鏈的傳導,悄然引發系統性“化學反應”:大量購糧后滯銷,有的糧食經紀人被逼債;種糧大戶艱難維持,借債或無錢投入再生產;農資經銷商賒銷嚴重,經營困難……
河南唐河縣土生金種植合作社副理事長邢長印介紹,合作社成立以來,轉包土地800多畝,托管土地2000多畝,今年小麥總產72萬斤,因為品質差賣價低,原指望秋糧下來能打個翻身仗,誰知60多萬斤玉米收獲上市后,價格也低到七八毛錢一斤。
“上一季莊稼欠了80多萬元肥料錢,賣了小麥好不容易還上了。收秋后又遇到玉米賣難,這次種麥只好又貸款30多萬元。成立合作社的時候,為討吉利起名叫‘土生金’,現在成了‘土生煩惱’。”邢長印說。
河南社旗縣種糧大戶唐道麗算了一筆賬:今年小麥和玉米畝產分別為1000斤、1200斤,當地小麥平均售價0.95元/斤,目前玉米價格也只有0.72元/斤,由此一畝地年收入在1814元,扣除承包費850元,以及兩季農資、澆地、人工投入1050元,還虧損86元。
“2008年以來,我滾雪球承包到了2800多畝地,今年秋季已經縮減規模不到2000畝。明年如果行情、地租和投入成本不變,我估計1000畝以下的規模才算安全。”唐道麗說,“現在種糧大戶都在水深火熱中,土地成了燙手山芋,大家紛紛把轉包的地往外拋。”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楊軍告訴本刊記者,針對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糧食生產的系統研究顯示,產量波動變化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災害、經濟增長、農業財政支出和種糧收益四方面,其中尤以后者對農民種糧積極性影響最直接,也是關系糧食產量的決定性因素。
“從1978~2013年我國糧食波動的情況看,凡是在種植利潤率較高的時期,糧食都是增產;如果糧食利潤率過低,則容易導致持續性減產。建議在托市政策改革的同時,監控糧食生產收益率變化,以確保農民種糧利潤率處于合理水平,穩定糧食生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2025年上半年回顧:萬達酒店品牌勢能持續釋放,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