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航運鼓帆大發力
2015/12/24 8:32:5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作為千年古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廣州自古與航運結緣,航運經濟成就了廣州千年商都的輝煌歷史。今年以來,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運樞紐”的提法頻頻作為千年古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廣州自古與航運結緣,航運經濟成就了廣州千年商都的輝煌歷史。
今年以來,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運樞紐”的提法頻頻出現,2015年年初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國際航運中心”首次進入廣州市正式的城市定位。如今,“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更是升級為“國際航運樞紐”。
港口興則航運發達,帶動對外貿易的繁榮,吸引大規模的人口聚集,進而帶動批發零售、金融、會計等服務業的繁榮,這大概是所有港口城市發展的邏輯。其中航運發達又是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甚至可以說,沒有航運樞紐的地位,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城市可能都是空中樓閣。正是深諳其中之道,大連、上海、廈門、北海等多座城市不約而同正朝國際航運中心上發力。
今年9月,廣州市政府印發《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宣布加入國際航運中心的競爭行列。該計劃提出,到2017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到5.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00萬標準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新增港口通過能力8000萬噸;新增國際班輪航線20條,新增喂給港、內陸港20個,初步形成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的基本框架。
廣州發展國際航運經濟的優勢與上海相當,兩座城市坐擁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海路、陸路、空港三方面均有區位優勢。從經濟體量上看,長三角的體量比珠三角大,廣州不如上海;但從國際貿易看,珠三角的外向型經濟占全國約20%,廣州擁有比上海更好的機會。
根據中港網發布的2013年全球10大港口貨物吞吐量,廣州以4.55億噸排名全球第5。而對千年古港廣州港來說,南沙港的崛起,算是老樹發新枝,廣州港有了直追香港港與深圳港的籌碼。從2008年到2014年,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仍可有近50%的成長,增長速度遠超深圳與香港,成績斐然。然而,單純的吞吐量并不能佐證一個城市的航運經濟發展水平。倫敦并非世界第一大港,卻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航運服務業,每年創造價值達20億英鎊,“波羅的海指數”這一全球航運晴雨表也是由倫敦發布。
打造國際航運樞紐,廣州依然任重道遠。中國自貿區戰略、“一帶一路”的實施正為國際航運樞紐的打造帶來新的發展思路。在公布三大戰略樞紐后,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上周走訪南沙港區調研,馬不停蹄地察看沙仔島汽車碼頭、蝴蝶洲公園、金洲總部經濟集聚區等。他提出,依托南沙港這一核心資源,完善促進航運發展的配套政策,面向全球集聚資源要素。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引領,加快大通關體系、事中事后監管、港澳深度合作等方面的制度創新,進一步優化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選點1:黃埔港
今日之景
黃埔港區分布在廣州市以東,珠江跟東江的交匯處,總共有13個碼頭,其中7個分布在老港港區,另外6個分布在新港港區。
明日之變
裝載著來自珠三角工廠貨物的集裝箱車井然有序地進出港區,貨物隨著揚帆出海的船只被運往歐亞腹地。
選點2:南沙港
今日之景
南沙港是廣州港沿珠江4大港區中最關鍵的港區,它可滿足世界最大集裝箱船進出港的要求,并擁有廣州最大的汽車、糧食、游艇、石化碼頭。目前,南沙港區最新的三期工程已有6個1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建成投入試運營,已經全部建成投產。南沙港區已開辟班輪航線84條,其中外貿航線58條,內貿26條。
明日之變
南沙港吞吐量超過2600萬個標準箱,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大港。南沙集裝箱港區四期工程建成使用,4個10萬-1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及配套駁船泊位吞吐能力達到310萬TEU,大碼頭岸線總長1460米。數十個兩千噸級駁船泊位上停靠著來往各大洲的貨運駁船,世界上最大的岸橋和龍門吊不停作業。
而當你沿著南沙的珠江航道前行,南沙商務機場、郵輪碼頭、遠洋碼頭、物流基地等一系列重點工程陸續落成,港鐵聯運、河海聯運和空港集疏運三大交通體系的日漸成型,貨運碼頭船只如織,珠三角各地的人們在此登上郵輪赴遠洋旅游。沙仔島的汽車碼頭上,前來選購平行進口汽車的市民絡繹不絕,7層高的平行進口汽車立體倉庫成為南沙獨有優勢和金字招牌。
選點3:琶洲
今日之景
琶洲會展中心外,珠江水日夜流淌,互聯網+的概念正在打造“永不落幕的廣交會”。
明日之變
琶洲客運口岸為琶洲地區帶來大量客流,穗港水上客運快線每天運送來往兩地的旅客。而在客運碼頭身后,一棟現代化的大樓燈火通明,這里是廣州航運總部集聚區,來自世界各地的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船代貨代等企業在此落戶。最引人矚目的是,廣州航運交易中心每日發布的“珠江航運價格指數”,打造著航運的“廣州價格”。
關鍵數據
蝶變
在廣州市政府今年9月出臺的《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做好區域統籌發展布局,逐步形成以南沙港區為核心,黃埔港區、番禺港區、花都港區、新塘港區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其中,共涉及60項重點建設項目,全部項目計劃總投資超1000億元,其中港口碼頭、航道工程固定資產投資額150億元。到2017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到5.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00萬標準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新增港口通過能力8000萬噸。
寄語未來
南方民間智庫委員會副主席彭澎:在目前國家的四大國際航運中心城市中并無廣州,但華南地區需要一個國際航運樞紐城市。未來,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城市除了航運能級、吞吐量、軌道交通、江中通道、高速公路網等配套工程提升外,還要全面規劃航運產業體系,這包括保稅港區、港口航道和碼頭建設、國際物流網絡、集疏運網絡、航運保險和海事仲裁、郵輪產業、政策法律環境等等。
三大戰略樞紐書寫廣州未來
未來的廣州,絕不僅僅滿足于國家中心城市,而是要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樣的雄心在“十三五”規劃中初見端倪。“三大戰略樞紐”正是對廣州城市定位的又一次概念升級。
廣州深知,只有將海港、空港、高鐵港的優勢疊加在一起,才能擁有別的城市少有的樞紐地位。伴隨大量貨物流而來的是巨大的資金流,進而帶來大量的金融需求,金融業極大活躍,科技創新需要的資本則更容易獲得。從另一個層面看,航運與航空提升的是城市的對外連接能力,科技創新充實的是城市內涵,三者將為千年商都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元素。
三大戰略樞紐是廣州“十三五”期間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培育和拓展國家中心城市功能的核心依托,也是廣州在全球城市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有力支撐。三大戰略樞紐互相呼應,互動發展,構成提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能級的重要動力源和增長極。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