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國房地產企業成長能力TOP20
2016/2/12 8:37: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榜單解讀近年來行業的集中度不斷提升,收并購成為行業常態,行業的分化也逐步深化,對于成長能力強的企業則能在當前的環境下抓住機會,更上一層樓,而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則
榜單解讀
近年來行業的集中度不斷提升,收并購成為行業常態,行業的分化也逐步深化,對于成長能力強的企業則能在當前的環境下抓住機會,更上一層樓,而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則將逐漸被取代或淘汰。總體而言,城市布局策略優化、綜合運營管理能力突出、多元化布局合理的幾類企業在目前的發展優勢明顯。
房企成長能力TOP20榜單解讀
房企成長能力榜單側重于評價房企成長性方面的能力,綜合反映了房企當前的發展情況、綜合營運能力及未來成長空間等,既體現房企過去的規模增長水平,也反應企業未來發展的能力。
1、運營、管控為企業持續成長的內生動力
不少大型和超大型房企實現了規模擴張,但依然有很大的成長潛力,這得益于企業良好的綜合運營能力,使得企業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運作效率,把握好市場機遇,長期維持一定增速,獲得“有質量”的增長。
1)營銷能力及執行力強,為企業銷售護航。項目的成敗除了受地塊、產品影響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后期的營銷和執行力,這一點在恒大及融創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恒大長期采取軍事化管理,上傳下達效率非常高,爆破式營銷集中開盤,往往都能取得很好的去化效果。融創的“狼性”營銷文化也有目共睹,采用高獎勵、高淘汰的營銷體系,不惜代價完成銷售任務。
2)職業化管理增強企業的成長穩定性。企業內部的管控能力強弱對于企業的規模增長的持續性、穩定性影響較大,好的管理能力能夠實現多點開花。職業化管理數萬科走在前列,多年來也一直保持行業龍頭的地位,作為第一家千億、第一家2000億企業,未來很可能成為第一家3000億企業。而在萬科的布局的諸多城市中,往往都是城市前五或前十,這都有賴于企業管理體系及人才培養機制。
3)良好的產品能力和卓越的成本控制是企業持續成長的基石。產品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是企業獲得市場認可的關鍵,而優秀的成本控制則能帶來更高的利潤空間以及持續擴張的可能性。中海在這兩方面表現都非常突出,得益于企業的產品塑造和成本控制能力,企業實現利潤率大大優于其他企業,2015年中海、中建完成整合,企業未來發展空間更加開闊。
2、優化布局,深耕發展,助力企業脫穎而出
城市深耕型企業往往頗具爆發力,通過深入挖掘城市潛能,鞏固市場地位,企業能夠快速做出品牌效應,對于企業的整體發展助力明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采取城市深耕戰略更易脫穎而出。
1)選擇重點城市集中投資。這一類企業將優質資源集中,節約管理成本,同時也能吸引“眼球”,為后期銷售做鋪墊。閩系企業在全國化擴張往往采取此類措施,如融信2013年開啟全國化擴張后,短時間選擇在上海、杭州拿下多個項目,迅速贏得了市場的關注,隨后企業通過良好的產品塑造和營銷能力,有力的在這些城市占領市場,夯實了長期發展的基礎,在IPO完成后,融資渠道得到拓寬的融信有望迎來又一輪成長。
2)多個城市穩定發展,積累品牌口碑。這一類高成長性的房企有“厚積薄發”的特點,如和昌地產。和昌地產重點布局鄭州、合肥、武漢、南京、蘇州等發達二線城市,一直以來專注住宅開發,產品設計嚴謹,通過深入研究市場人口特點進行定位,積累了一定客戶,通過多盤聯動實現品牌效應,有效推動了銷售業績上升。和昌還將尋找一線城市拿地的機會,未來成長性可期。
3)依靠明星產品迅速打開市場,高能級城市深耕。金茂、泰禾可以說是此類企業的代表。金茂重點布局北京、上海、蘇州、杭州、青島等一二線城市,通過強大的資金實力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拿下北京、上海、杭州等的核心地塊,然后以品牌溢價作支撐,配搭企業的綠色、高端產品線,實現突圍,其北京廣渠路地王項目及大寧金茂府項目都在市場中激起了千層浪。
3、布局潛力業態、跨行業多元化,協同發展為企業加碼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關注產業地產和產城融合,將企業發展和城市的經濟增長捆綁。此外,進入新行業多元化發展對于主業房地產開發有強大推力,真正切合自身發展的多元化布局是企業未來成長的有力支撐。
1)產業地產一直被認為是房地產行業中的“朝陽”業態,這也是最大的“非典型”房企華夏幸福銷售金額三年內從376億增長至735億,無論是2015年增長還是三年復合增長率都遙遙領先眾多房企,而這高速增長的背后,離不開企業產業+地產的獨特運做模式。房地產銷售最離不開的就是當地人口密度和經濟實力,想要對這兩項指標一網打盡,發展產業是最優模式。得益于跨界產業園區發展,華夏幸福在土地獲取、人口導入上都有較大優勢,尤其在當前推動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華夏幸福應該能繼續迸發活力。
2)多元化成長的典型則是綠地,主業外重點布局大金融、大消費、大基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多元的協同效應不斷增強,即幫助房地產主業發展,又能單獨盈利。綠地金融產業2015年末資產規模已超過430億元,全年利潤有望延續前三季度趨勢實現大幅增長,2016年將在強化風控的前提下,繼續加大發展步伐,力爭資產規模和利潤繼續保持大幅增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