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快遞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
2016/6/22 10:56:0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中國快遞行業發展史中國郵政于 1980 年開辦了國際特快專遞業務,1984 年開辦了國內特快專遞業務,開中國大陸快遞業之先河。同期,全球各大快遞公司均看好中國市場,1986 年,DHL 通過與中外運合資,率先進入中國市場。此后, U一、中國快遞行業發展史
中國郵政于 1980 年開辦了國際特快專遞業務,1984 年開辦了國內特快專遞業務,開中國大陸快遞業之先河。同期,全球各大快遞公司均看好中國市場,1986 年,DHL 通過與中外運合資,率先進入中國市場。此后, UPS、FedEx、TNT 等國際快遞公司也陸續介入。20 世紀90 年代,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對商務文件、樣本傳遞的時效性、安全性、方便性要求越來越高,催生了以順豐和“三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業。
我國快遞市場主要公司業務開展時間
80-90 年代,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高度集中的加工貿易模式(前店后廠),產生了各自區域密集的、強度足夠的快遞服務需求;中國快遞行業加盟模式創造性地解決了快遞跨區域服務的問題,也解決了中小民營企業內源性和外源性融資難的問題。據我們推算,06-07 年以后,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產生的快遞量才大幅超過傳統快遞業務,極大的刺激了快遞需求,促進了行業的加速發展。而電商對于成本比較敏感,讓“三通一達”為代表的電商快遞發展更快,市占率不斷提升,延續至今。
早期民營快遞企業發源地
二、電子商務促進快遞行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市場規模從2008 年的0.13 萬億上升2015年的3.8 萬億。電子商務市場的高速增長產生了大量的快遞需求,尤其是C2C 電商,對第三方快遞的依賴幾乎是100%。
2008-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
國際比較,美國快遞商務件拉動。2015 年,我國人均GDP 約合8016 美元,處于美國1976 年水平,當時美國快遞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并在1990 年以后逐漸形成了雙寡頭壟斷的局面,而當時電子商務剛興起不久,因此在美國市場集中度提升的過程中,商業需求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有別于美國快遞市場,中國快遞市場形成了電商件為主、商業件為輔的市場特征。主要原因為中國線下渠道效率極為低下,電子商務井噴式發展,在社會零售總額中的占比已經超過美國。
快遞行業包裹成分構成
受益于電子商務的高速增長,我國快遞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極快。2015 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達到206.7 億件,同比增長48%,2010-2015 年的復合增速為43.7%;收入規模達到2770 億元,同比增長35%,2010-2015 年的復合增速為30.0%。近兩年快遞業件量和收入增速雖然有所下滑,但考慮到網購市場空間和國內快遞市場巨大的地域差異,我們預計行業未來3-5 年仍將保持較高增速。
2010-2015年中國快遞業務量規模與增速
2010-2015年中國快遞收入規模與增速
三、區域特征日益顯著
2009 至2014 年,我國東部地區無論是業務量還是業務收入都占全國快遞市場80%左右,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但從2014、2015 兩年數據可以看到,東部地區業務量占比保持不變,業務收入占比下降了0.9%。
2009-2015年中國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的地域占比
2009-2015年中國規模以上快遞收入的地域占比
東部地區快遞市場業務量目前已趨近飽和,增速連續兩年下滑。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快遞向西向下戰略的逐步實施,中部地區市場的發展潛力日益顯現。2015 年中部地區業務量增速為56%,同比上升7%,高出全行業快遞業務量增速8%。我們預計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占比將進一步提升,但東部地區由于經濟發達、網購普及率高、基礎設施健全等優勢,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我國不同區域快遞業務量增速對比
四、中國快遞行業集中度分析
1、目前我國快遞市場企業數量約為11,000 家,競爭激烈。快遞市場參與者主要可以分為5 類,而快遞公司參與的市場主要可以分為電商市場和商業性市場。
我國快遞市場主要參與者分類
其中,四大國際快遞公司占據了我國國際快遞市場主要份額,郵政、順豐與三通一達占據了國內快遞市場主要份額。
我國國際快遞市場格局
2014 年,申通占據額我國快遞市場份額的第一位,達17%,其次是圓通與中通,前三家均為電商快遞。目前快遞運輸方式主要以公路運輸為主,有航空運輸能力的公司僅順豐、EMS、圓通三家。順豐的機隊實力和EMS 的營業網點暫時是另外幾家快遞公司難以望其項背的。
國內主要快遞企業航運能力與營業網點數
2、我國國內快遞市場2014 年CR4 企業為申通、圓通、中通、順豐,EMS 已從2009 年的業務量排名第二下滑至行業第六。
前八家快遞公司業務量排名列表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以業務量計,2009-2014 年國內快遞業CR4 從77.0%下降至49.9%,CR8 從85.0%下降至77.9%,集中度持續下滑。CR4 和CR8 均呈現下降態勢,但CR4 與CR8 的差距從 8%擴大至31%,即排名4-8位的快遞企業市場份額從 8%增加到31%,逐步蠶食前四強的市場份額。
2009-2015年國內快遞市場業務量集中度
2010-2013年短短四年,中國郵政速遞市場份額從21.4%一路降至9.8%,減少11.6%,而同時段CR4 減少約15%。所以,快遞行業市場集中度的下降主要是郵政速遞市場份額下降導致的。
2010-2013 年中國郵政速遞市場份額
3、互聯網極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國內快遞業產品高度同質化、價格透明,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件均價持續下滑。2007-2015 年,全國快遞件均價從28.5 元下降至13.4 元,降幅為53%。
2007-2015年國內快遞行業平均單價
現階段國內快遞企業要提升盈利能力,首要解決產品同質化問題,依托自身優勢打造特色產品。比如順豐在國內快遞公司中,航空運力首屈一指,因此順豐快遞的時效性短期內是“三通一達”難以望其項背的。而EMS 業可以借助其在營業網點上的優勢做文章。
4、快遞行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力成本占比較高,以順豐為例,人工費占公司營業收入的45%。目前快遞行業大量企業以加盟模式運營,加盟商的員工大多數沒有社保,一旦將加盟商整合進企業,人工成本勢必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運輸費用包括路橋費、燃油、維修費等,也不是企業可控的。因此,中期看,快遞業成本剛性上升,行業盈利能力有進一步下降的風險。但是從長期看,隨著行業市場集中度的提升,成本壓力完全可以通過漲價傳導給終端消費者。
順豐營業收入分配結構
五、中國快遞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1、申通、圓通、順豐三家企業先后宣布借殼上市計劃,爭當A 股快遞第一股。我國快遞市場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2015 年,順豐控股凈利率為4.16%,申通和圓通2015 年總部凈利率為9.94%和5.93%,我們估算申通和圓通全網口徑凈利率在3.5%左右。而美國快遞市場已趨于穩態,但FedEx 和UPS近5年平均凈利率分別為3.8%和7.1%。比較來看,我國快遞業盈利能力將隨著行業結構的改變將提升。
國內快遞行業現已呈現寡頭壟斷的格局,前8 家企業市占率77%左右,已出現順豐速運、申通快遞、圓通快遞等行業龍頭企業。隨著大型快遞企業上市融資,相比其他中小快遞公司,他們擁有壓倒性的資本和規模優勢,將成為未來推動行業并購的主體。
2007-2014 年中國快遞行業并購案包括橫向并購,如聯邦快遞收購大田快遞,拓展中國國內快遞網絡;以及混合并購,如順豐速運并購星程宅配等落地配公司,豐富公司業務線條,實現不同業務間的協同。2008-2014 年3 月末我國快遞行業的并購數量累計僅23 起,相比較于我國的快遞企業總量11000 家恍如冰山一角。
快遞行業歷年并購數量
2、直營的運營能力是有限的,隨著直營的規模越來越大,邊際的管理效應會逐步降低,那么成本就會上升而直營模式相較于加盟模式,管理成本一般會上升12%-15%。加盟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權責明確,降低各種冗余管理成本,減少監督成本,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提高效率,將各種無效成本費用降到極低。在純粹以成本為導向的細分市場里,這種模式具備極強的生命力,以申通為代表的加盟快遞模式之所以能夠崛起,恰如“包產到戶”能夠取代“集體公社”一樣。但對于以商務件為代表的高端市場,加盟模式難以保證服務質量和速度。
特許加盟模式與直營模式的優劣比較
目前,除了EMS、順豐、外資FedEx、DHL、UPS,TNT 等實現直營外,“四通一達”等品牌企業以加盟模式為主。近年來,中國快遞企業經營模式出現轉化,呈現混合發展趨勢,直營模式開始在終端采取代理合作或者員工加盟的模式,加盟模式也從總部開始實施股份制并購,以此來滿足網點覆蓋面不足和服務過程監督力不足等。
快遞企業的商業模式
特許加盟模式將向“自營模式”為主轉型或向“自營、加盟、代理混合模式”轉型是必然趨勢。終極是“自營為主,加盟、代理為輔”。目前,在世界500 強的快遞企業中,還沒有一家是特許加盟模式快遞企業的案例。預計,在未來10 年內,單一的特許加盟模式一定會被淘汰出局。
3、快遞行業收入規模占電商交易額的比重十分穩定,基本保持在7%左右。電商市場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占社會消費總額的比例已經到了較高的水平,2015 年這一比例為12.6%。對于電商規模占社會消費總額比例這一指標,美國在2012 年為6%,與我國相近。很多研究認為美國最終這一比例將在20%或以上,馬云認為中國電商社銷總額占比會超過40%,若以年均2%的速度增長,我國電商社銷總額占比仍然存在較大的上漲空間。
2011-2018年我國電商占社消比例及快遞業占電商比預測
隨著行業增速驅緩,快遞業盈利能力將進一步下降,整個行業面臨“微利化”甚至無利化狀態。預計未來企業破產數量增速將進一步加快。大量中小快遞企業甚至大型快遞企業正處于萎縮和虧損的狀態,有的甚至已經破產。2010 年,在華南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深圳東道物流(DDS)快遞倒閉。2012 年,星晨急便宣告倒閉,同年上海希伊艾斯快遞有限公司(CCES)倒閉,小型快遞公司更是不勝枚舉。預計未來企業破產數量增速將進一步加快。
4、我國在快遞業政策和行業準入上不斷放寬限制,并對快遞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同時,整個行業在監管方面也逐步嚴格,最近兩年,主管部門對行業的規范性要求逐步增加,開始整頓行業秩序,這將促進行業內的整合和優勝劣汰。
近幾年國家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出要鼓勵指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向現代化公司制度發展,加快轉型升級,包括2011 年《郵政局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2015《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等。因此,業內加快兼并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是眾望所歸。
快遞行業政策扶持一覽
5、由于申通和圓通不披露全口徑收入和利潤,假設加盟商凈利率2%、全口徑件均價等于行業均值13.4 元,對順豐、申通、圓通全口徑收入、利潤估算如下:
2015 年順豐、申通、圓通全口徑財務數據估計
由上表可知,申通和圓通2015 年全口徑凈利率約為3.5%-4%,總部大致瓜分60%的凈利潤。2015 年,全國快遞業完成業務量207 億件,營業收入2770 億元,件均價13.4 元,按照4%全口徑凈利率估計,行業凈利潤約為111 億元。在樂觀/中性/悲觀假設下,2015-2020 年快遞業件量復合增速為30%/25%/20%,件均價為14/13/12 元,行業凈利率9%/7%/5%,行業全口徑收入為10744/8200/6172 億元,凈利潤967/574/309 億元。
2020年快遞行業全口徑收入和利潤預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