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我國經濟:穩、進、新、好、難
2016/7/16 10:21:2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7月15,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2016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3406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7%,二季度7月15,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2016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3406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7%,二季度增長6.7%。談到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上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可以用“穩、進、新、好、難”五個字來形容。
“穩”是指經濟運行平穩。盛來運表示,首先,上半年經濟增長比較穩,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長率都是6.7%,呈現出階段性企穩的態勢。雖然上半年增長6.7%,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個百分點,但是它所創造的GDP增量如果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反而比去年上半年多增了230億元人民幣,這顯示出中國經濟是在穩定增長;第二,就業穩。從人社部調查數據來看,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目標的71.7%,同時,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基本上穩定在5.2%左右,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在5%左右,總體上比較穩定;第三,物價穩。今年上半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與一季度持平,6月份CPI上漲1.9%。把能源和食品價格影響扣除以后,最近幾個季度核心CPI上漲基本上都在1.5%-1.6%小幅波動;第四,收入和消費增長穩。今年上半年,我國居民收入實際增長6.5%,一季度也是6.5%;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3%,跟一季度持平。“所以從這些指標看,我們總的判斷經濟企穩的態勢非常明顯,穩的態勢在持續,主要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盛來運表示。
“進”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在穩步推進,力度加大。首先,從產業結構來看,三產繼續保持較快發展,上半年三產占GDP比重達到54.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個百分點,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上半年增長速度達到10.2%,占比GDP比重達到12.1%,比去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第二,需求結構有所改進。三大需求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是73.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2個百分點,資本形成貢獻率是37%,服務和貨物貿易凈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率是-10.4%,從三大需求來看,內需仍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決定因素,消費的貢獻在提升;第三,從區域結構來看,中西部地區后發優勢還在繼續發揮。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普遍要高于東部,高于平均水平。另外,“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也是穩步推進的;第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落地,“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上半年我國煤炭產量下降了9.7%,粗鋼下降了1.1%,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3月末減少了2100萬平方米,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的主營成本是略有下降的。同時,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尤其是農林水、扶貧、科技這些領域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盛來運表示,從這些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力度不斷加大。
“新”主要是指新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新的動力在增長。從企業主體來看,今年繼續保持了去年以來大幅增長的趨勢,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上半年日均新登記企業1.4萬戶,比去年1.2萬戶又有所提升,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繼續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二季度增長了11.8%,比一季度加快了1.8個百分點;從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來看,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上半年網上零售額增長28.2%,網絡約車、在線教育、醫療等各種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產品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好”主要是表現在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改善,向好因素在累積,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式有所好轉。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降幅連續6個月收窄,有利于市場環境改善,也有利于企業利潤的提升;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6.4%,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去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是負增長,另外,社會事業各個方面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從以上這些情況來看,中國經濟上半年總體上呈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穩中有新的態勢,但同時穩中有憂,穩中有難。”盛來運稱。
“難”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上。一是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不及預期,貿易持續低迷,而且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包括近期英國的脫歐公投,增加了世界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二是從國內來看,中國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調整的陣痛還在持續,實體經濟運行仍比較困難。另外,宏觀調控“兩難”和“多難”問題有所增加,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面對這樣一個艱難的局面,中國經濟上半年能夠交出穩定增長、穩中有進的答卷,應該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壯大新發展動能,力促經濟繼續穩中向好。”盛來運表示。(記者張朝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