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基層檢驗市場發展方向分析
2017/4/26 10:38: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我國第三方檢驗處于快速發展期,基層檢驗市場大有可為我國第三方診斷實驗室數量處于快速發展期,復合增長率高達 44.8%。在 2004 年發展初期,我國獨立診斷實驗室僅有 10 個,2011 年數量首次破百,2015 年達到 356,復一、我國第三方檢驗處于快速發展期,基層檢驗市場大有可為
我國第三方診斷實驗室數量處于快速發展期,復合增長率高達 44.8%。在 2004 年發展初期,我國獨立診斷實驗室僅有 10 個,2011 年數量首次破百,2015 年達到 356,復合增長率高達 44.8%。
我國第三方診斷實驗室復合增長率高達 44.8%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醫學檢驗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檢驗收入在國內醫院業務收入中的比重約為 8%,2015 年我國醫療機構業務收入 33750 億元,據此可估算對應醫學檢驗市場約為 2700 億。另外,隨著控制藥占比的政策壓力不斷增大和分級診療的持續推進,醫學檢驗在診療診斷中的決策地位將會進一步提高,醫療機構將會更加重視檢驗業務的發展,因此,我國醫學檢驗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2009-2015 年我國醫療市場規模 ( 億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醫院收入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第三方檢驗滲透率低,提升空間大。2015 年,我國第三方檢驗行業滲透率約為 3%,市場規模約為 50 億元,而在美國、歐州、日本第三方診斷行業市場滲透率分別為 38%、50%和 67%,對應市場規模達 200億、145 億和 100 億美元,表明我國第三方檢驗市場滲透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分級診療、醫保控費、民營醫院發展等因素的推動下,預計我國 2020 年第三方檢驗占醫學檢驗市場的比例可達到 8%以上,市場規模可達到 350 億元,存在 300 億左右的市場增量。
2015 年我國 ICL 市場規模僅 70 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 ICL 市場滲透率約為 3%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第三方診斷實驗室集中在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基層檢驗市場大有可為。北京、上海和各省會城市第三方診斷實驗室數量較多,占我國第三方診斷實驗室總量的 91%左右,而三線城市只占據了 9%的份額,縣級城市目前還沒有第三方診斷實驗室出現。但是基層檢驗市場的需求卻非常大。截止 2015 年底,我國共有 2.76 萬所醫院和 92.1 萬個基層衛生機構,但僅有 2000 余所三級醫院具備較強的檢驗能力,僅有的356 個第三方診斷實驗室,遠遠不能滿足 92.1 萬個基層衛生機構和 2.5萬所一二級醫院的的檢驗外包需求。我們認為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及基層醫療水平的提高,基層檢驗市場有望成為獨立實驗室發展的重要環節。
2015 年我國醫療機構組成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第三方診斷實驗室城市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此外,民營醫院的快速發展也會為擴大第三方診斷市場需求。2009–2016 年 6 月,民營醫院的數量從 6240 家增長到了 15303 家,增長1.45 倍,復合增長率為 15.1%;2009–2015 年,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從1.5 億人次增長到了 3.7 億人次,增長 1.5 倍,復合增長率達 16.3%。考慮到民營醫院普遍規模較小,且成本控制壓力較大,認為其也具有較大的動力外包檢驗業務。
我國民營醫院數量復合增速為 15.1%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復合增速為 16.3%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政策明確醫學實驗室獨立法人地位成為發展催化劑
政策明確醫學實驗室獨立法人地位成為第三方檢驗實驗室發展的催化劑。為了提高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降低運營成本,從 2009 年公立醫院改革方案施行開始,國家逐步放開了第三方檢驗行業。2013 年,國務院首次將第三方診斷檢驗上升到國務院的政策層面。2015 年,《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首次認可診斷服務外包模式。2016 年,國家衛計委更是密集發布了 7 個行業政策,明確了醫學實驗室的獨立法人地位、鼓勵連鎖化病理診斷中心的發展。
政策支持獨立實驗室發展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區域檢驗整體外包模式引領第三方檢驗新一輪增長
我國第三方診斷行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業務模式、人才隊伍等方面都已經較為成熟,具備了快速增長的基礎。加上分級診療的推進、醫保控費的加強和政策的鼓勵等外部環境的改善,認為我國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第三方檢驗行業初具規模,具備快速增長的基礎。截止 2015 年,我國第三方檢驗行業已經有 30 多家有資質的企業,350 多個第三方診斷實驗室,分布于我國 30 個省份和直轄市。較早介入第三方診斷行業的一些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在全國多個省份均設立醫學實驗室,形成了連鎖網絡和規模效應,具備快速增長的基礎。同時,降低檢驗價格的政策相繼出臺,我們認為醫院趨向于將樣本量少、運營成本高的醫學檢驗項目外包給第三方診斷實驗室執行。
部分第三方檢驗企業連鎖實驗室初具規模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分級診療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量,擴大第三方檢驗需求。2009-2016年 H1,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增長 4.5 萬個,診療人次從 33.9 億人次上升到 43.4 億人次,而且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一二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將會進一步增加。但是由于基層醫療機構普遍規模較小,受本身設備、醫療條件所限,僅能進行少量的常規檢驗,有切的需求將醫學檢驗業務外包給第三方。
我國歷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 ( 萬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歷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 ( 億)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考慮基層醫療機構的檢驗外包訂單具有分散、數量多、頻率高等特點,認為區域檢驗中心模式切合基層醫療市場發展。平均一個縣域內年診療人次超過 140 萬,樣本量足夠大,因此區域檢驗整體外包的模式可以達到效應最大化。我國已有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在嘗試整體檢驗外包,認為區域檢驗整體外包模式引領第三方檢驗新一輪增長。
2015 年醫院平均診療人次(萬人)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各級醫院檢驗項目數量(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