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車聯網市場潛力、 滲透率、市場格局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預測
2017/4/26 10:38: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車聯網的基本原理車聯網是利用裝載在車輛上的電子標簽,通過無線射頻等識別技術,實現在信息網 絡平臺上對車輛的靜態和動態信息進行提取利用,并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所有車輛的 運行狀態提供綜合服務的系統。車聯網通過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的大一、車聯網的基本原理
車聯網是利用裝載在車輛上的電子標簽,通過無線射頻等識別技術,實現在信息網 絡平臺上對車輛的靜態和動態信息進行提取利用,并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所有車輛的 運行狀態提供綜合服務的系統。
車聯網通過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的大系統網絡,實現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動態信 息服務和車輛智能化控制的一體化網絡,是物聯網技術在交通系統領域的重要應用。
二、 智能交通目標是實現“人車路”高度協同
智能交通的目標是實現“人車路”高度協同。智能交通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 向交通運輸的信息化、智能化服務系統,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 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軟件處理技術等集成運用于交通運輸管理,建立一個高效、 便捷、環保、舒適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載運工具、載體和用戶之間的聯系,可以 有效提高交通系統的管理水平、運行效率以及有序性和可控性,減少交通事故、降低環 境污染。
我國的智能交通系統框架在 1999 年,由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牽頭,“九五”國家 科技攻關重點項目《中國智能交通系統體系框架研究》全面展開,課題提出中國智能交 通系統體系發展框架,主要涉及交通管理與規劃、電子收費、出行者信息、車輛安全與 輔助駕駛、緊急事件和安全、運營管理、綜合運輸、自動公路等八個方面。
2004 年,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國家 ITS 體系框架修訂工作, 將中國智能交通系統體系框架分為用戶服務、邏輯框架、物理框架和應用系統 4 個方面, 其中用戶服務領域覆蓋 9 個子系統:
中國智能交通框架體系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系統構成方面,智能交通系統可以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三個部分。ETC 電 子設備和出租車車載設備都屬于采集設備,位于智能交通系統的感知層,是智能交通系 統的重要構成要素。
智能交通系統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車聯網市場具備巨大市場潛力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據測算,到 2025 年中國車輛網市場規模將達到 2162 億美元,占全球車 聯網總規模的 26%,屆時將實現車輛全面聯網,進入全方位車聯網時代。
至 2025 年新售車輛將全面步入車聯網時代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亟待解決的各類交通問題成為車聯網發展的剛性需求源頭
一線城市交通擁堵情況愈漸嚴重(分鐘)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據顯示,全國已有 17 個城市的市 民平均每天在路上時間大約為 30 分鐘,其中北京最長,為 52 分鐘,廣州48 分鐘,上 海 47 分鐘,深圳 46 分鐘。擁堵產生的時間、燃油和環境污染等損失據估計已經達到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解決交通問題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標志性交通問題日益嚴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5-2014 年我國汽車交通事故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 年全年,全國汽車交通事故 136,386 起,造成 141,718 人受傷、42,847 人 死亡,帶來的直接財產損失 93,837 萬元。從國外近兩年采用智能智慧技術提高道路管 理水平經驗來看,每年交通事故發生率下降 20%以上,且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 40% 以上。
三、智能化后相關運載效率明顯提高
1、ECT 提高傳統通行效率
ETC 顯著提高傳統通行效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ETC 的推廣使用,明顯提升了收費站的通行能力,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提升了路 網整體通行效率。
2、利用大數據對航空樞紐進行效率優化
航空樞紐以軸輻路網理論為基礎,是以航空公司航線多由樞紐機場為中心,進而向 外聯結各地形成的,即從各地來的乘客在抵達樞紐機場后經樞紐機場轉搭下一航班前往 最終目的地。
航空樞紐的效應需要航空公司組成相對集中的航班波和一定的航班密度,才能夠為 旅客提供高效的中轉銜接機會,減少旅客的旅行時間。
航空樞紐運載比率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世界上的大型航空公司多是樞紐航空公司,運營一到多個航空樞紐機場。樞 紐航空公司通過樞紐網絡運作,可以提高網絡組織效益。同時,樞紐運作帶來的問題也 日益突出。樞紐航空公司在組織航班的時候,希望航班波的強度和密度越大越好,這樣 就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的中轉效率,與此帶來的單位時間內航班量過大,中轉人數過多 的高峰處理量,給機場和航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運營壓力和成本壓力。也就是說,航空 公司在樞紐機場的處理能力接近峰值后,會出現快速衰退,導致操作成本快速提高和服 務質量急劇下降。
樞紐優化方法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2 年,美國航空在芝加哥和達拉斯兩個樞紐機場進行樞紐航班優化,樞紐中轉效 率提高 15%;2004 年,漢莎航空在法蘭克福機場進行樞紐優化,70%的航班整體銜接 時間縮短,公司因此年節約油耗 70000 噸。
四、車聯網的市場規模
車聯網滲透率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2020 年中國車聯網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產業鏈高速增長。2015 年車聯網市場規模為 50.4 億美元(約 330 億元人民幣), 預計到 2020 年市場規模達到 338.2 億美元(約 2200 億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車聯網汽車份額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就市場目前的情況來看,前裝市場仍為主體,然而后裝市場亦呈現高速增長。根據 SBD 的預測,到 2018 年,前裝車載終端(嵌入式)規模達到 499 萬臺,后裝配車載 終端(OBD 模式)達到 477 萬臺。假設一套嵌入式終端價格為 5000 元,嵌入式和手 機集成式終端價格為 1000 元,到 2018 年前裝終端市場規模達到 250 億元,后裝市場 規模接近 48 億元,整體市場規模接近 300 億元。
中國車聯網前、后裝終端規模(萬臺)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車聯網的用途層次劃分:
第一層為娛樂導航等功能替代
第二層為是車聯網附帶生態與 O2O
即一方面向下,即接入行車電腦,獲取更多的車輛信息以便于后續服務,如檢測車 主油量信息,對情況進行提示,并且提供位置合適的加油站促成消費。
另外一方面,即提供足夠的地圖 POI 信息點,以便于直接完成 O2O 的消費,成為 O2O 的消費入口
第三層為無人駕駛替代掉現有車機,做終極入口。
四、 車聯網國內主要布局
百度車聯網相關業務的發展歷程
2014 年,百度推出 Carnet,實現“人、車、手機”之間的互聯互通,把車機 智能化,安裝上自己的應用,使用自家的服務。
2015 年推出 Carlife,不是簡單的智能化,而是附帶上百度的生態,把百度的語 音識別技術,實時路況的數據都附帶進來,初步建立自己的車聯網生態系統。
My Car,內容要比騰訊多;一方面百度的這個 My Car 直接接入了汽車的行車 電腦,獲取了汽車狀態數據,你可以直接判斷汽車油量多少、尾燈和汽車狀態 燈是不是健全、雨刷情況、與車窗有沒有相關、玻璃水狀態怎么樣;另外一方面,百度還將把車聯網與百度地區的 LBS 服務和 O2O 業務結合起來,把車聯 網作成一個 O2O 的消費入口。
2016 年 5 月,百度發布了百度地圖汽車版、CoDriver 智能語音副駕兩款重量 級產品,進一步拓展了百度智慧汽車的應用。
阿里集團
布局稍晚,2015 年 3 月開始與上汽合作,2015 年 4 月合并成立汽車事業部。
智駕盒子,與百度 My Car 功能類似,也是向下讀取行車電腦信息,實時監控, 向上擴展 O2O,進入消費。
四維圖新
趣駕 WeDrive 系統
與杰發科合作布局車聯網
五、車聯網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車聯網與智能交通行業處于初級階段,車車通信與車路協同是未來 發展方向。當前車聯網僅僅是車上有通信裝置的車載導航娛樂系統,車輛能夠通過 公網和車輛后臺進行通訊,獲得導航等初級服務。未來有望通過無線短程通訊技術, 實現車與道路的信息交互,以獲知周邊車輛速度、位置信息等微環境信息,預測事 故概率,提高行車安全性及交通效率。提前布局互聯網操作系統、駕駛輔助系統、 傳感器、芯片等領域的企業有望率先受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