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鈷行業發展現狀、市場供求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2017/5/12 10:22: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鈷行業概況1、鈷特性及用途鈷,英文名稱Cobalt,是一種金屬元素,元素符號Co,原子量為58.93,鈷的熔點為1,495℃,沸點為2,870℃。鈷在常溫的空氣中比較穩定,高于300℃時,鈷在空氣中開始氧化。鈷為一種銀白色金屬(一)鈷行業概況
1、鈷特性及用途
鈷,英文名稱Cobalt,是一種金屬元素,元素符號Co,原子量為58.93,鈷的熔點為1,495℃,沸點為2,870℃。鈷在常溫的空氣中比較穩定,高于300℃時,鈷在空氣中開始氧化。鈷為一種銀白色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上位于第VIII副族,處于鐵和鎳、銅之間,因此在自然界中多與上述金屬密切伴生存在。鈷具有鐵磁性和延展性,電化學性能良好,故鈷可應用于電池材料、磁性材料、化學制品等領域。鈷與其他金屬的合金具有高溫強度高、耐熱性好、硬度大、耐腐蝕性高等特點,故鈷是制造高溫合金、硬質合金、金剛石工具等的重要原料。鈷因其具有的獨特性能而被廣泛應用于航空、電子、機械制造、汽車、化工、新能源、高端裝備等領域。
2、鈷行業產業鏈分布
鈷行業中的主要產品有鈷鹽(包括氯化鈷和硫酸鈷等)、鈷氧化物(包括四氧化三鈷和氧化鈷等)、電解鈷及鈷粉。原生物料或再生物料通過火法或濕法工藝生產出的鈷鹽、鈷氧化物、電解鈷和鈷粉統稱為精煉鈷。
如下圖所示,鈷礦石經過富集等處理后,形成含鈷品位較高的礦料,又稱鈷精礦。鈷精礦經加工后或制成鈷中間品(一般為粗制氫氧化鈷)或直接制成氯化鈷、 硫酸鈷等鈷鹽產品。鈷鹽產品經加工后可制成鈷氧化物、鈷粉及電解鈷等其他鈷產品。上述鈷產品之后再經過進一步的加工,可形成電池材料、合金、磁性材料等下游產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鈷行業發展情況及發展趨勢
(1)國外鈷行業的發展情況
鈷的應用歷史非常悠久,公元前埃及人曾使用鈷藍作為陶瓷制品的著色劑,我國從唐朝起也在陶瓷生產中廣泛應用鈷的化合物作為著色劑,唐三彩、青花瓷、景泰藍的釉料均含有鈷,鈷顏料的藍色可以歷久彌新。
1753年,瑞典化學家格•布蘭特(G.Brandt)從輝鈷礦中分離出高純度的金屬鈷,其被認為是鈷的發現者。 1780年,瑞典化學家伯格曼(T.Bergman)制得純鈷,確定鈷為金屬元素。 1789年,拉瓦錫首次把鈷列入元素周期表中。 1903年,加拿大安大略北部的銀鈷礦和砷鈷礦開始生產,使全世界鈷的產量成倍激增。二戰后,日本、法國、比利時等國建立了規模較大的鈷精煉廠,處理菲律賓、澳大利亞、摩洛哥、贊比亞的富鈷中間產物,形成了鈷資源國進行鈷礦粗煉,消費鈷的發達工業國進行精煉的鈷冶金格局,這種格局一直持續至今。受益于鋰電池等下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2000年以來,鈷礦的產量迅速攀升, 2015年世界鈷礦產量(金屬量)12.4萬噸1,與2000年3.33萬噸相比增長了2.72倍,年均增速9.16%。其中,由于剛果(金)鈷礦存量高、品位高,加之剛果(金)局勢自現任總統2001年執政以來顯著改善,成為目前鈷礦產量最高、增速最快的國家,帶動了全球鈷產量的快速增長。 2015年剛果(金)鈷礦產量6.3萬噸,占全球的50.81%,是其2000年產量的9倍,年均增速15.78%。
由于鈷的主要產地剛果(金)工業及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澳大利亞等其他鈷礦主產國也較少有專業的鈷冶煉和深加工企業,鈷礦主產國通常把礦料直接以鈷精礦或鈷中間品的形式出口到中國、芬蘭等國進行冶煉及深加工,因此全球精煉鈷的生產分布與鈷礦的分布存在較大差異。由于勞動力和運輸成本優勢,近年來,鈷資源豐富的國家也吸引了鈷冶煉企業在當地建設規模較大的鈷初級冶煉工廠。
(2)國內鈷行業的發展概況
我國的鈷工業起步相對較晚。 1952年,江西省南昌市五金礦業公司用簡易鼓風爐熔煉鈷土礦產出鈷鐵。 1956年按此工藝建設了江西冶煉廠,產出的鈷鐵送至上海三英電冶廠(上海冶煉廠前身)處理。廣東梅縣也用同樣工藝從鈷土礦熔煉出鈷鐵送潮州冶煉廠處理生產工業氧化鈷。 1954年,沈陽冶煉廠以濕法煉鋅鈷渣為原料產出首批電鈷,拉開了我國電鈷生產的序幕,沈陽冶煉廠鋅系統采用黃藥法除鈷產出黃原酸鈷渣,該廠以此鈷渣為原料,通過還原溶解、氧化沉鈷產出含鈷30%-40%的氫氧化鈷,然后再經干燥、焙燒、電爐還原熔煉成粗金屬鈷,最后用電解精煉法得到電鈷。 1958年,贛州鈷冶煉廠從當地的鈷土礦中生產出氧化鈷。由于當地鈷土礦資源分散, 無法大規模開采,在冶金工業部安排下,贛州鈷冶煉廠于1960年開始處理從摩洛哥進口的砷鈷礦,這是我國用進口鈷原料生產鈷的開始。
在過去的20多年里,世界精煉鈷的主要產地由歐洲轉向了中國。上世紀90年代末,芬蘭為全球最大的精煉鈷生產國, 2001年芬蘭精煉鈷產量占到全球總產量的21.27%3,其次為俄羅斯的12.08%和挪威的8.71%;近年來,受益于中國鋰電池產業的發展以及鈷濕法冶煉技術的廣泛應用,中國成為鈷的主要生產國,已經連續10余年成為第一大精煉鈷供應國,根據CDI(鈷發展協會)資料顯示, 2015年中國精煉鈷產量4.87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49.66%。但由于中國鈷礦資源相對貧乏,鈷原材料主要依賴從剛果(金)進口。
(3)行業發展趨勢
①行業加速整合,行業集中度提高
我國的鈷產量從 2001 年占全球的 3.86%4增長至 2015 年占全球的 49.66%,增長勢頭迅猛。在這個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全國涌現了大批投資建設鈷生產線的企業。未來鈷生產企業的市場競爭將是資源、技術、成本、資金、質量、品牌等綜合實力的競爭, 國內一些鈷生產企業將會因不適應行業競爭而被其他具備較強實力的企業收購兼并,或者被市場淘汰出局。同時,隨著新環保法的實施,環保標準顯著提高,環保執法將將愈發嚴格,國內部分企業可能會因為生產過程環保不達標而被責令停產,或因環保成本過高而虧損。因此,我國鈷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高。
②向上游延伸以獲取穩定的原料來源
在鈷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原材料成本約占 80%左右,擁有穩定且低成本的原料是鈷生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 2015 年的數據顯示,全球鈷礦儲量為 710 萬噸,中國鈷礦儲量僅為 8 萬噸,占總儲量的 1.13%;剛果(金)鈷礦儲量為 340 萬噸,占總儲量的 47.89%,我國國內生產企業主要依靠從剛果(金)等地進口鈷精礦。但這些礦產資源大多被國際巨頭壟斷,核心資源受制于人,國內生產企業議價能力不強,對國內企業的穩定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 國內部分鈷生產企業開始進入鈷行業上游——礦山領域,在擁有豐富鈷礦資源的國家進行投資設廠,以享受完整產業鏈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③產業鏈向下游電池材料延伸
為了提升產品附加值,較多的鈷生產企業選擇了繼續延伸產業鏈,向下游擴張。對鈷生產企業來講,電池材料是前景較好的切入領域。金川科技、華友鈷業等鈷行業的優秀企業都積極轉向三元電池材料領域,以增加產品種類多樣性、提高產品差異化程度,獲取更多優勢。
(二)市場供求情況
1、鈷行業供給分析
(1)鈷礦儲量分布不均衡
全球已知的含鈷礦物約100種,主要有四種類型:①銅鈷礦、②鎳鈷礦,包括硫化礦和氧化礦、③砷鈷礦、④含鈷黃鐵礦,這些鈷礦含鈷量均較低。從鈷金屬的儲量來看,全球鈷金屬儲量分布非常不均衡。地殼中鈷金屬儲量約為2,500萬噸,根據USGS(美國地質勘探局)數據顯示, 2015年,探明鈷礦儲量710萬噸,按照2015年12.4萬噸/年開采量估算,可開采年限約為60年。鈷金屬資源主要集中在剛果(金)、澳大利亞、古巴等地區,總共占據全球儲量的70%左右。其中,剛果(金)儲量340萬噸,占據已探明儲量的47.89%,澳大利亞、古巴分別為110萬噸、 50萬噸,分別占探明總儲量的15.49%、 7.04%。
2015年全球鈷資源分布(金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年,我國已探明鈷資源儲量為8萬噸,占全球總儲量的1.13%。目前已知的鈷礦產地有170余處,分布于24個省(區),主要分布在甘肅、山東、云南、湖北、河北、青海、山西等7省,以甘肅省儲量最多,約占全國的30%,以上7省儲量之和約占全國總儲量的70%,其余30%的儲量分布在新疆、四川、西藏、海南、安徽等省(自治區)。我國鈷礦分布地區較廣,但鈷資源仍相對匱乏,具體表現為儲量小、礦石品位低、貧礦多、伴生成礦多,鈷資源主要依賴于進口。
(2)鈷礦以銅、鎳伴生礦為主
從鈷的礦產資源來看,純鈷礦很少,鈷礦幾乎全部以伴生礦形式存在,鈷在地殼中含量極低,地殼豐度5約為25*10-6。主要的鈷礦有三種:砂巖型銅礦、紅土型鎳礦和巖漿型銅鎳硫化物礦床。砂巖型銅礦主要分布于剛果(金)和贊比亞,其鈷品位較高;紅土型鎳礦主要分布于環赤道的古巴、菲律賓等國家,含鎳1%左右,鈷的平均品位約為千分之一;而巖漿型銅鎳硫化物礦床主要分布于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等,平均品位最低,約為萬分之一,需要伴生的銅、鎳等金屬綜合開發。由于鈷品位低, 加上伴生礦特征,單獨開采鈷的成本昂貴,因此大部分的鈷開采都是在開采其他金屬礦時的伴生產品。據2016年CDI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約有50%的鈷資源伴生于鎳, 44%左右伴生于銅或者其他金屬, 6%源于單一鈷資源。
鈷的伴生礦屬性,決定了鈷的供給比較復雜, 會受銅、鎳行情的影響。當銅和鎳行情低迷時,隨著銅礦、鎳礦的減產, 鈷的供給也會隨之被動減少,鈷精礦的價格也會因此而發生較大波動。
(3)鈷礦資源集中于少數國際礦業公司
從鈷礦的開采來看,采礦資源集中于嘉能可(Glencore)、自由港(Freeport)、歐亞資源等礦業集團,其中,嘉能可位于澳大利亞和非洲的四座礦山占全球鈷產量的 20%左右,自由港、歐亞資源產量占比約為 10%。以上礦業集團的礦山開工情況對全球鈷上游供給具有明顯影響。
下表為全球主要礦業公司嘉能可和自由港 2015 年擁有礦山的年度鈷產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鈷礦供應情況
2015年全球鈷礦山開采總量折合金屬量約為12.40萬噸,比2000年全球開采總量3.33萬噸增長了2.72倍。目前全球在產的大型鈷伴生礦山中,超過半數位于剛果(金),剛果(金)占全球鈷開采總量的半數以上。
2015年各國鈷礦產量(金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自剛果(金)開始大量開采銅鈷礦以來,鈷礦的供應呈穩步上升趨勢。但全球鈷礦的供給非常集中于剛果(金),因此剛果(金)的社會穩定、鈷礦開采政策、鈷礦出口政策等因素都會對鈷礦的供給產生較大影響。
(5)精煉鈷供給情況
鈷礦石經過礦石研磨、浸出和萃取等一系列工序加工,產成精煉鈷(包括鈷鹽、鈷氧化物及鈷粉等產品)。在冶煉端,由于非洲電力及基礎設施薄弱,缺乏鈷的下游產業,全球主要的精煉鈷產地并非位于非洲,而是集中在中國、芬蘭、比利時、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 2015年,這六個國家精煉鈷產量占據全球總產量的80.12%。2015年全球精煉鈷產量約為9.81萬噸,同比2014年上漲6.86%。其中,中國精煉鈷產量為4.87萬噸,同比大幅增長23.99%,占據全球鈷冶煉產量的49.66%。
2015年全球各國精煉鈷產量(金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1年以來,由于鈷存儲量最高的剛果(金)的局勢趨于穩定,剛果(金)逐漸成為鈷礦產量最高、增速最快的國家,同時,中國的鈷冶煉工藝也逐漸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精煉鈷的最大生產國, 帶動了全球鈷供給的穩定增加。
2001年到2015年,全世界的鈷供給呈平穩增長狀態,從2001年的3.81萬噸,增長到2015年的9.81萬噸,年均增長率為6.99%。而中國的鈷供給增長較快, 2001年,中國鈷精煉鈷產量僅為0.15萬噸, 2015年則達到了4.87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8.41%。
2001年至2015年中國及世界精煉鈷產量(金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雖然全球的鈷供給穩定增長,但采選和冶煉存在全球范圍的地區錯配情形,即鈷冶煉國缺乏鈷礦資源,而鈷采選國缺乏冶煉技術及配套設施、產業,導致冶煉國依賴于向鈷礦開采國的進口,若鈷礦開采國的供給出現波動,將對冶煉國的鈷價格形成沖擊。以我國為例,由于國內鈷資源匱乏,大量的鈷礦依賴進口,鈷原料的對外依存度高達 95%6。若剛果(金)等原產地的鈷礦出口受到限制,將對中國精煉鈷的資源供應端造成較大的沖擊。
2015年全球主要鈷礦冶煉國的原材料來源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6)中國鈷原料供給情況
由下圖所示,自 2011 年以來,我國進口鈷礦同進口鈷中間品相比呈下降趨勢,由 2011 年占鈷原料供給比例的 60%降至 30%左右;而鈷中間品的占比則由2011 年占比 30%增至 60%左右,鈷中間品進口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的原因一方面系越來越多的國內鈷生產商實行“走出去”戰略,在剛果(金)等原料產地建立工廠,在當地對鈷礦進行粗加工,并將粗加工而得的鈷中間品運回國內,這么做可降低原材料運費成本;另一方面,部分跨國公司近幾年逐步在礦山當地建立礦石加工廠或同當地礦石加工廠進行合作,將鈷礦石進行加工后再出售。
2011-2016鈷原料供應分類圖(金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年鈷原料進口分類占比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由上圖所示, 2015 年我國進口鈷原料主要以鈷中間品為主,約占總進口量的 60%。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鈷業分會預計我國 2016 年進口鈷礦總量較 2015 年下降約 35%,由于 2016 年年初大赦國際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簡稱: AI,
又稱國際特赦組織)揭露手抓礦存在人權問題, 2016 年進口鈷礦大幅下降。2、鈷行業需求分析
(1)鈷消費情況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鈷業分會的數據顯示: 2016年全球鈷消費量約9.51萬噸, 2011年以來鈷消費年復合增長率為4.79%, 2011年-2016年,全球鈷消費量的變化情況如下:
2011年-2016年全球鈷消費量(金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內鈷行業由于下游鋰電池及合金行業的帶動,同時還受到冶煉、深加工產能向中國集中的影響,鈷產品的消費量呈快速上升的態勢。 2011年至2016年,國內鈷產品消費量從2011年的2.53萬噸增長到2016年的4.61萬噸,復合年增長率達9.53%。
2011年-2016年中國鈷消費量(金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鈷需求結構
鈷的消費主要集中在如下領域: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①需求模式變動
在過去的 15 年中,鈷行業的需求模式有兩次較大的變動。第一次是地域變動,即鈷的需求從美國及西歐轉移到了亞洲。
2002 年后,亞洲的需求激增,與此同時,美國及西歐的需求一直保持穩定,該變化主要是由于產業轉移所導致。第二次是鈷的需求領域發生了變化,即化學應用(如充電電池材料和催化劑)取代了冶金應用(如高溫合金和硬質合金)。歷史上,高溫合金一直是鈷的主要終端產品,航空業是運用高溫合金范圍最廣的行業。目前,充電電池行業替代了高溫合金行業,成為了鈷的最大的消費終端行業。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鈷業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 2015 年,全球鈷的化學應用占比約為 70%, 30%左右則運用于冶金行業。可充電電池行業在未來會隨著全球移動電子產品、新一代的混合動力汽車以及新一代的電動汽車的增長而飛速發展, 鈷的化學應用比例這一數據在未來會進一步提高。
②國內外鈷需求模式對比
從具體的數據來看,電池領域鈷應用最多,而全球與我國的鈷產品應用略有不同,美國、歐洲等國家具備較強的制造高溫及高端硬質合金的能力,其鈷產品在合金領域的應用較為廣泛。 2015 年,全球 44%的鈷產品消費處于電池領域,高溫合金占比 16%,硬質合金占比約為 12%。
2015 年,由于電動汽車領域需求帶動三元材料的用鈷需求量增長,國內鈷的應用領域中,電池材料的占比進一步上升至 80%,硬質合金占比為 6%,高溫合金僅為 3%。
2015年全球及國內鈷產品應用領域對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國家收儲情況
國儲局于 2014 年 7 月首次進行了電解鈷的收儲, 2015 年 9 月和 11 月再次進行了兩次收儲, 9 月收儲量為 400 噸, 11 月收儲量為 1,850 噸。 2016 年 2 月收儲共計 2,800 噸,超過了 2015 年兩次收儲之和,這也表明了鈷的戰略價值已逐步獲得國家重視。國家收儲需求會對國內鈷行業的供給情況產生一定影響。
3、市場供求狀況及變動原因
2001-2016全球鈷供需平衡表(單位: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1-2016年鈷供需缺口及價格關系(噸及美元/磅)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如上圖所示, 2005 年至 2008 年前后,鈷連續多年處于供應緊張狀態,供需缺口大約保持在 3,000 噸至 6,000 噸的水平。剛果(金)作為最大的鈷礦產出國,于 2005 年開始限制原礦的出口, 2007 年宣布禁止原料出口。由此引起的供應緊張導致鈷價快速持續上漲,從 2005 年的 34.25 萬元/噸上漲到 2008 年的 63.30 萬元/噸,上漲幅度達到 85%左右。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后,由于鈷價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鈷供應量之后呈上升趨勢,供需差額逐年增大,供過于求的局面一直持續到 2011 年,伴隨著這一趨勢,鈷價逐年走低,后長期保持在一個較低的范圍水平內。
2011 年至 2015 年前后,由于全球消費類電子產品生產量常年保持較高的水平,此外世界多國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所導致的充電電池需求激增,作為制造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材料,鈷的生產量及消費量均逐年遞增。
2015 年之后,受到全球經濟下滑,銅、鎳下游需求量低迷的影響,銅、鎳價格持續震蕩下滑,造成銅、鎳礦的供給減少,甚至礦場停產,銅、鎳的減產導致了鈷的供給被動減少。大型國際礦業公司嘉能可于 2015 年 9 月 7 日宣布,位于非洲的全球最大的銅鈷伴生礦之一的 Katanga 全礦石浸出、 Mopani 的新豎井及選礦機停產 18 個月,該礦區 2014 年生產出鈷精礦和鈷粗鹽約 1.7 萬噸,占剛果(金)鈷產量的 31.5%。 2015 年歐亞資源公司控股的鈷礦因資源枯竭逐漸減產,因此全球鈷原料供應逐漸趨緊; 2016 年,巴西的 Votorantim 因為檢修,損失產量 1,000 噸,該廠 2015 年的產量為 1,500 噸。供給下降的同時, 2015 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儲備局分三批在國內公開招標收儲電鈷。需求的增加伴隨著供應的收緊, 2016 年國際 MB 低等級鈷年末較年初價格漲幅達到了 40%左右。根據CRU(英國大宗商品研究所)在2015年的CDI年會上的分析,全球鈷消費量將迅速增長,鋰電池消費在未來十年內將為鈷消費領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據預測,未來市場上鈷產品會出現供應短缺的現象。
4、利潤水平變動趨勢及變動原因
從 2005 年至 2016 年國際市場鈷價整體呈現出兩級分化的特征,即 2004 年至 2006 年、 2009 年至 2016 年這兩段時間內,鈷價整體表現處于低位,而 2007年、 2008 年兩個年份,鈷價處于高漲時期。短期來看, 2016 年以來,鈷由 20.8萬元/噸上漲至 2016 年末的 25 萬元/噸左右,價格呈上漲趨勢。
2005年-2016年鈷價格(美元/磅)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鈷產品原材料的成本占鈷產品總成本一般在 80%以上。故獲取穩定且低成本的原料是鈷行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鈷產品原材料需要進口,運輸及后續的生產均需要一定的周期, 因此行業內企業的原材料采購與產成品銷售存在一定的時差,如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則利潤水平也相應受到較大影響。總體而言,行業內生產工藝先進、產品質量可靠穩定、成本控制能力較強、原料來源渠道多樣的企業,會具有較好的利潤水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