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雜交水稻種子未來五年發展前景分析
2017/9/28 15:47:0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種植戶等下游需求趨于多元化,例如節省人工、米質優等。 受土地流轉帶動的種植規模化提升、糧食收儲政策改革的影響,農戶在選擇種子時,在價格因素之外,對品種性狀表現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種子的品種性狀主要分為兩大類: 1)投入性狀:如抗蟲性、抗逆性、種植戶等下游需求趨于多元化,例如節省人工、米質優等。 受土地流轉帶動的種植規模化提升、糧食收儲政策改革的影響,農戶在選擇種子時,在價格因素之外,對品種性狀表現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種子的品種性狀主要分為兩大類: 1)投入性狀:如抗蟲性、抗逆性、抗病性、抗除草劑等;這類性狀表現影響農戶的農藥、人工等成本投入,間接影響產量/收入;2)產出性狀:如高產、氮利用效率提升、抗旱、高油等;這類性狀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及質量,進而影響農戶收入。長久以來,糧食的大宗商品屬性(統一定價)決定了農戶在種子的挑選上以追求高產為主,兼而關注抗蟲抗病等投入性狀。我們認為高產、高抗性仍然會在未來繼續成為影響種子產品銷量的重要因素,但不再是唯一標準。目前種植鏈上下游的新變化使得種植戶對種子的性狀有了新的需求, 具體來看:水稻種子關注米質改善、制種成本的降低:1) 加工消費端對于稻米食味性的需求提升, 帶動水稻種子在米質上的升級換代。我國的稻米主要用于食用,深加工(米粉等)用量占比較低。近年來我國稻米的供給日趨充足,而人民生活消費水平提高,對稻米食味性的要求逐漸提高,部分大米加工企業相應對優質米實行加價、不限量收購的采購政策。而影響稻米食味性的因素,主要有 a)直鏈淀粉含量(直鏈淀粉含量越高,米飯的硬度越大、黏度越小)、 b)蛋白質含量(蛋白質含量越高,米飯的黏性、彈性越差)、 c)脂肪酸含量(脂肪酸含量的增加會影響食味性,這是陳化米的食味性嚴重下降的原因)、水分等。 稻米品種、環境等因素均對稻米的食味性產生影響,其中稻米品種的影響更為顯著。因此,受加工消費端需求的影響,農戶出于售糧難易程度及經濟效益的考慮,在種子選擇上對米質的要求提高。受下游需求轉變的影響,近年來我國水稻種業正經歷品種的更新換代,具體表現在:一方面,審定數量上,三等及以上等級米質的雜交稻國審品種數量不斷增加、占比也提升到接近常規稻的水平(58%);另一方面,米質優良的品種在種子銷量上爆發力強、增長迅速。 例如,晶兩優華占在通過審定后推廣的第一年即達到 200 萬公斤左右的銷量。
新國標優質稻谷質量標準 GB/T17891-1999 的主要內容
數據來源:公開資整理
優質稻國審品種的數量和占比近年來不斷提升,其中雜交稻尤為明顯
數據來源:公開資整理
2) 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推動了近年來“秈改粳”的風潮,造成雜交稻種植面積下降(主要是早稻),對雜交稻種市場形成沖擊。曾經早稻種植中雜交稻的占比突破了 52%,目前下降至 30%左右。原因在于:首先,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加上機插推廣率不高,導致直播種植方式取代原本先育秧后插秧的方式開始流行;然后,直播的用種量較大,尤其是早稻的播種時間較早、氣溫較低,若發生寒潮容易導致爛秧,因此農戶往往會多用種(畝均用種量往往達 5-7.5 公斤);而雜交稻種的價格高于常規稻種,且常規稻種可以留種,因此農戶往往出于種子成本的考慮而選擇種植常規稻。我們認為,雜交稻種的高價格主要由于其制種成本較高所致。
未來, 制種成本下降從而更具價格優勢的雜交稻種有望脫穎而出。玉米種子關注穩產性、籽粒直收:1) 玉米價格政策改革背景下,短期來看,種植戶對于種子性狀的穩產性要求提升,中長期來看,口感佳、耐儲存、高油適宜深加工等性狀要求將會提升。受玉米臨儲政策改革及高位庫存的影響,我國的玉米價格自 14 年起開始下跌,目前仍處于低谷。糧價的低迷使得農戶在購種時選擇趨于兩極化(低價品種、或高價優質穩產品種),以規避收益風險。因此短期來看,具備穩產高產性狀的優勢品種仍有望繼續保持增長。以登海 605 為代表的品種銷量表現也驗證了這一觀點,其在 15/16 銷售季的推廣面積逆勢增長了 20%左右。中長期來看, 原有收儲體制之下,產量是衡量一個品種好壞的唯一指標,玉米品種不同特性(如高油適宜玉米油深加工、 耐儲存等)并沒有表現出該有的溢價。 隨著玉米價格市場化的機制完善,預計不同用途品種將在市場價格調節下影響農民種植。2) 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推動玉米機播機收需求的提升,“籽粒直收”型玉米種子成為新趨勢。 所謂“籽粒直收”,就是省略果穗收獲、晾曬和脫粒的環節,以機械直接收獲籽粒。與人工收獲、機械收穗的模式相比,“籽粒直收”由于可節省人工、作業時長而更具成本優勢,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就已在歐美等國家推廣,但在我國的推廣仍需要品種的配合。一般來說,“籽粒直收”玉米需具備以下特點: 1)籽粒含水量低,以降低籽粒破碎率、減少產量損失; 2)后期抗倒伏能力強; 3)脫水速度快;4)耐密植,以提高“籽粒直收”的比較經濟效益。其中前三個特點在舊的人工收獲模式下并不是育種的關注重點,因此傳統的玉米品種與“籽粒直收”的模式匹配度仍不夠。目前以中種、聯創為代表的玉米種企已先行開發“籽粒直收”適宜品種。“籽粒直收”與人工收獲、機械收穗的模式相比更具成本優勢
數據來源:公開資整理
受日益多元化的下游需求驅動,我國種業需要不斷的進行技術升級,提供適宜品種。
“兩雜種子”市場預估:復合增速不低于 6%
預計我國雜交稻種市場空間到 2029 年可增長到 270 億元。 1)預計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或受直播等因素的影響而下降至 1.54 億畝。 整體而言,根據我國農業展望報告的規劃,水稻種植面積預計將穩中略減, 2020 年略降至 4.422 億畝, 2025 年降至 4.416 億畝。同時,我們預計雜交稻的面積占比仍將繼續受直播的影響而進一步下滑,由 2015 年的 48.6%下降至 2029 年的 35%。其中,由于早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格較低,農戶比起單產更注重勞動力成本,因此雜交稻的優勢得不到體現,預計下滑幅度將超過中晚秈稻。 2)預計每畝種子費用將保持 8.4%左右的復合增速。 正如我們前面分析的,品種升級換代和并購有望推動水稻種子價格的上漲,而 2004 年至 2015 年,秈稻種植的每畝種子費用保持有 12%的復合增速。考慮到 04至 15年稻谷最低收購價不斷上調對種子價格上漲的支撐作用可能在未來減弱甚至轉為負面影響,我們保守預計未來十年左右雜交稻的種子費用將保持 8.4%左右的復合增速。
秈稻的種子費用復合增速在 12%左右
數據來源:公開資整理
我國稻谷種植的種費比低于 5.5%
數據來源:公開資整理
國內雜交水稻種子的未來市場空間測算
數據來源:公開資整理
預計我國玉米種子市場規模在 2029 年可達到 650 億元,其中 97%由轉基因貢獻。 2015年,我國的玉米種子市場規模為 287.13 億元,其中玉米種植面積約 5.72 億畝,種子費用為50.22 元/畝。我們認為玉米種植面積短期受政策影響而調減、中期將被下游需求增長而拉動上升,預計到 2029 年國內玉米玉米種植面積可恢復至約 5.4 億畝。如果不推廣轉基因的話,參考歷史的復合增長率,預計我國玉米的種子費用自 2019 年隨玉米供需調整到位而恢復增長,后期維持每年 5%的增長率,則玉米種子市場規模增長至 2029 年可達約 417 億元。如果推廣轉基因,我們預計 1) 19 年轉基因玉米的種子費用較普通種子提高 30%至約 58 元/畝(參考美國轉基因玉米種子的溢價水平、及中國種子的產業鏈價值分成后所給出)。 2)轉基因種子的復合增長率可提升至 7%(參考美國玉米種子費用 9.6%的復合增速后給出)。結合對轉基因玉米推廣速度的預計(5-10 年推廣率達 75%),我們認為我國玉米種子市場規模在 2029 年可達到 650 億元,其中轉基因玉米種子市場規模為 629 億元,占比約 97%。
國內玉米種子的未來市場空間測算
數據來源:公開資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7年中國種子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 下一篇:2017年中國種子行業并購情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