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動力煤價格指數、原煤產量、消費量及可供量及煤炭開采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分析
2018/4/8 13:21: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煤炭開采行業景氣度指數近三年來首次回暖2016年下半年開始煤炭開采行業景氣度指數近三年來首次回暖。2013年開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震蕩下調,截至2015年10月煤炭市場景氣指數已降至-52.1,處于過冷狀態;供求平衡指數顯示煤炭開采行業處1、煤炭開采行業景氣度指數近三年來首次回暖
2016年下半年開始煤炭開采行業景氣度指數近三年來首次回暖。2013年開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震蕩下調,截至2015年10月煤炭市場景氣指數已降至-52.1,處于過冷狀態;供求平衡指數顯示煤炭開采行業處于嚴重過剩狀態;需求偏異指數顯示行業處于需求萎縮狀態。2016年9月,煤炭市場景氣指數已經回升到11.8,供求平衡指數顯示煤炭開采行業產能過剩得到暫時緩解;2017年6月,煤炭市場景氣指數下降至-18.20,主要原因在于煤炭行業傳統淡季,行業景氣指數正常下降,需求偏異指數顯示行業處于需求平穩狀態。
中國煤炭開采行業景氣指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煤炭行業周期性反轉,煤炭價格修復性提升
煤炭行業觸底回升,煤炭價格大幅提高。 動力煤價格方面,2017 年初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指數 593 元/噸,較 2016 年初的 371 元/噸上漲 222 元/噸,漲幅高達59.84%,截至 2017 年 8 月 30 日,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指數 579 元/噸,煤炭價格已大幅提升。 煉焦煤方面,2017年初數中國太原煉焦煤交易價格指數167.46,較 2016年初的 55.80 元/噸上漲 111.66元/噸,漲幅高達 200.11%,截止 2017 年 9 月 1 日中國太原煉焦煤交易價格指數 163.18,較 2016 年同期的 84.32 上漲 78.86,漲幅高達 93.5%,煤炭價格得到修復性提升。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太原煉焦煤交易價格指數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陜西、大同、內蒙動力煤坑口價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臨汾、兗州、邢臺煉焦煤價格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煤炭行業供給收縮,產能過剩問題得到改善
供給側改革疊加市場化產能出清,我國原煤產量明顯下滑。近年來在國家淘汰落后產能、限產等政策以及煤炭企業自主減產的情況下,我國原煤產量增速明顯放緩。2015-2017H1 我國原煤產量分別為 37.47 億噸、33.64 億噸、17.1 億噸,同比增速分別為-3.3%、-9.4%、5.0%。2016 年我國煤炭行業實施“276”工作日制度,煤炭產量大幅下滑,2017 年 1-7 月份,全國煤炭產量 20.1 億噸,同比增加 1.1 億噸,同比增幅 5.4%。
我國實施煤炭供給側改革卓見成效,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得到有效緩解。國家發改委 8 月 10 日撰文指出,截止 2017 年 6 月底,我國已累計退出煤炭產能超過 4 億噸,占“十三五”8 億噸目標任務的 50%,煤炭去產能工作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產能過剩問題得到進一步改善。
原煤產量、消費量及可供量增速放緩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煤炭前期投資不足,產能復蘇尚需時日,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呈止跌企穩態勢。2005 年至2012 年煤炭企業紛紛通過新建礦井及技改升級等方式擴大產能,煤炭采選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復合增速高達 24.15%,2012 年達到峰值,2013-2015 年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0.44%、-11.03%、-14.40%,煤炭行業投資加速下滑,即便在煤炭價格已觸底回升的 2016~2017 年,煤炭行業的投資增速分別為-24.21%和 0.2%,雖有好轉但投資增速較為緩慢,且投資產能釋放尚需時間,2017 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 1113 億元,同比增速 0.24%,結束了長達 4 年的持續下滑期。
煤炭開采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進口煤是我國煤炭供給的重要補充,進口煤價和海運低價優勢,推動我國煤炭進口量高位運行。自 2009 年起,我國由煤炭凈出口國轉變成煤炭凈進口國,煤炭進口量從 2009 年的 1.26 億噸持續攀升至 2013 年的 3.27 億噸。2014 年受國外內煤炭到港價差收窄、煤炭進口關稅上調及總量限制等因素影響,我國煤炭進口量出現大幅下降。2016 年受供給側改革等綜合因素影響,煤炭供給緊平衡,我國煤炭進口量大幅增加,2016 年全國煤炭進口 25551 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25.2%,2017 年上半年煤炭進口 1.33 億噸,同比增加 23.50%。
我國由煤炭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供給側改革推動煤炭過剩庫存得以消化, 煤炭社會庫存快速下滑。統計了包括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地區在內的國有重點煤礦總庫存情況,2015 年底至 2017 年 6 月煤炭庫存量分別為 5,045.35 萬噸、3,238.00 萬噸、2,904.00萬噸,同比增速分別為 23.26%、-35.82%、-43.48%。
供給側改革推動全社會煤炭庫存得以快速消化。“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提升促進煤炭產能爆發式擴張、水電充分釋放疊加第二產業用電下滑,社會主要以消化庫存為主,上游的煤炭行業消費量出現負增長,導致煤炭庫存高居不下。2016 年下半年我國采取“276”工作日、淘汰落后產能等去產能、限產量措施,煤炭的社會庫存得以消化,截至 2017年 6 月,全社會煤炭庫存量 2 億噸較 2015 年底的 3.5 億噸下降 1.5 億噸,降幅高達 75%。
國有重點煤礦庫存快速下降(萬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社會煤炭庫存量快速下滑 (萬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