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千余家孵化器撐起“雙創”升級四梁八柱
2018/7/16 10:12:05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在大連舉行的“中國海創周創業孵化峰會——智能改變世界”上,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共同編寫的《中國創業孵近日在大連舉行的“中國海創周創業孵化峰會——智能改變世界”上,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共同編寫的《中國創業孵化發展報告2018》,以及由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與韻網(WIIN)聯合編寫、國內首個關注城市創孵指數的《中國城市創孵指數2018》正式發布。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在會上表示,希望創業孵化領域從業者一起努力,推動創業孵化載體升級,加強創業孵化載體的資源共享,加快培育出具有引領和支撐能力的高成長科技企業;推動企業成長生態升級,探索建立促進大中小企業統籌發展的對接機制和服務平臺;推動公共服務升級,營造更好的服務環境和政策環境;推動國際合作升級,吸引更多的國外優質項目和人才到中國創新創業。
孵化器專業化發展成未來主攻方向
據介紹,《中國創業孵化發展報告2018》以2017年全國4069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5739家眾創空間客觀、翔實的統計數據為基礎,以數據采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等技術路線,揭示了全國及32個地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創業孵化情況,并針對當前普遍關注的專業孵化器和孵化器國際化情況展開專題分析。該報告已被納入2018年國家創新調查制度。
《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有孵化器4069家、眾創空間5739家及加速器500多家,帶動創業就業人數超過300萬人,為推動“雙創”升級上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撐。2017年,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前5個地區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上海。在孵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7.5萬家,在孵企業總收入6323.47億元,累計畢業企業達11.1萬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1萬家,累計幫助4萬家企業獲得風險投資1940億元,畢業后上市(掛牌)企業達到2777家。
《報告》指出,我國孵化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區域創業生態不斷優化;孵化器專業化發展成為未來促進“雙創”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各種性質孵化器各具優勢,構成“雙創”升級的四梁八柱;孵化器的孵化服務向縱深拓展,孵化模式不斷創新;孵化器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優質企業持續涌現;地方政府精準發力,力促創業孵化發展;孵化器國際化步伐加速,“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以科大訊飛、海爾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孵化’模式成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重要動力,以深圳清華研究院、南京激光研究院、西安光機所等為代表的‘新型研發機構+孵化’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成為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平臺。”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處長陳晴說。
2017年,全國以降低大眾創新創業門檻為目標的眾創空間已達5739家(納入火炬計劃統計),當年空間內新注冊企業超過8.7萬家,眾創空間內創業和就業人數超過170萬人,幫助1.84萬個創業團隊/企業獲得投融資。在經過數量爆發式的增長后,眾創空間發展開始進入量質轉換階段,呈現出規模效應、政策加碼、資本賦能、網絡發展、多方參與、良性循環、作用顯著等七大特點。2017年,眾創空間經營模式、盈利模式、投融資模式逐漸清晰,高成長、新模式創業企業開始涌現并迅速占領市場,對傳統產業帶來顛覆式變革。
據介紹,《中國創業孵化發展報告2018》新增了專業孵化器和孵化器國際化專題分析。2017年,上報有效年報數據的全國生物醫藥、新材料、光電技術、電子信息、現代農業等產業領域的專業孵化器為1205家,占比30%;專業孵化器在孵企業技術創新不斷增強。2017年,全國在孵企業的R&D總支出為164.00億元,全國知識產權申請數為52247件;專業孵化器對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投資額30.32億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總收入11.31億元。
在我國境內創業孵化機構國際化情況方面,我國國內國際化發展的創業孵化機構有221家;在境外設立的創業孵化機構國際化情況方面,我國國內機構在海外注冊的創業孵化機構共有28家,在海外注冊的創業孵化機構中在孵團隊/企業總數為1022個,我國國內機構在海外注冊的創業孵化機構的跨境項目達309個。
我國首個城市創孵指數公布
此次峰會上發布的《中國城市創孵指數2018》,創造性地從創孵經濟績效、創孵創新績效、創孵社會貢獻、創孵基礎設施、創孵服務水平、創孵運營績效6個維度,以及14個二級指標、40個三級指標,綜合考察中國城市創孵情況,測算了我國337個城市的創業孵化水平,按照總指數得分篩選出創孵水平較強的TOP100城市。
總體評估結果顯示,我國不同行政級別城市間的創孵指數存在明顯差異;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創孵指數越大;創孵指數和城市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正相關;各城市創孵指數排名和綠色競爭力指數排名相對一致;城市群創孵水平中,珠三角“領跑”,京津冀、成渝、長三角“跟跑”;城市群內部城市間的創孵發展水平不均衡。研究表明,東部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的創孵水平較強,北京市位列中國城市創孵指數排名榜首,前五名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此外,在我國19個城市群中,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的創孵指數位列前三甲。
該指數報告指出,提供優質服務是創業孵化載體建設的核心要素。服務水平的提升并不僅僅是提供辦公商務、創業輔導基礎服務。應著力提升咨詢、知識產權、工商財稅等專業服務,同時加強研發支撐、人才引進、資本對接等增值服務;促進創新與創業的有機結合,積極培育創新型創業;加強區域內和區域間的交流合作,推動城市創孵水平協調發展;創新盈利模式,提升創業孵化載體營收能力。在“中國城市創孵指數”6個一級指標中,“創孵運營績效”的得分相對最低?梢,創業孵化載體需要積極尋找更多的盈利模式;進一步加強孵化行業研究力量。(記者 鄧淑華)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