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民生、促消費,財政政策有力度有溫度
2025/7/29 8:51:45 來源:人民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7月25日,財政部召開2025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 月度稅收收入連續3個月同比保持增長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6萬億元,同比下降0.3%,降幅7月25日,財政部召開2025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
月度稅收收入連續3個月同比保持增長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6萬億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個百分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3萬億元,同比增長3.4%。今年以來,財政運行總體平穩。
從收入看——
上半年,稅收收入逐步回升。全國稅收收入9.29萬億元,同比下降1.2%。從4月份起,月度稅收收入連續3個月同比保持增長。上半年,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個人所得稅等主要稅種增長平穩。
多數地區收入保持增長。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增長1.6%。31個省份中,27個省份實現增長。
從支出看——
各級財政部門加大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持續加強對重點領域的支出力度。
上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29萬億元,占年初預算的89.8%,下達進度較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專項債券2.6萬億元,支持地方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下達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預算6583億元,有力支持“兩重”項目建設和“兩新”工作。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用于補充四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收入回升,支出有力,為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供堅實資金保障。“圍繞提振消費、穩就業穩經濟等重點領域,財政部門加強財政政策供給和資金撥付管理,確保盡早發揮政策效果。”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李大偉說。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9.2%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葛志昊表示,上半年,財政部門繼續將社會保障作為財政支出優先領域,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9.2%。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延續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繼續實施就業見習補貼提前發放等政策,引導企業穩定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加強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困難群體就業幫扶;支持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今年中央財政已下達就業補助資金667.4億元。
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國家財政承擔的城鄉居民全國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中央財政加大資金補助力度并開展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調劑。
提升醫療保障服務水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今年中央財政已下達相關補助資金5522億元。
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支持因地制宜發展老年助餐服務,開展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試點,減輕失能老年人照護支出壓力;建立育兒補貼制度,加強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
兜牢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底線。今年中央財政已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566.8億元,支持地方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工作。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吳蓋表示,今年1月和4月,財政部已分兩批累計預撥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1620億元,用于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
隱性債務置換效果逐步顯現
去年底,國辦印發意見,優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今年上半年,相關政策落地顯效。
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明顯加快。在10個省份以及雄安新區開展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對非“自審自發”試點地區,打通在建項目續發專項債券的“綠色通道”,提高專項債券資金發行使用效率。今年上半年,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6萬億元,同比增長45%。
專項債券投向領域進一步拓寬。由“正面清單”管理轉變為“負面清單”管理;允許用于土地儲備,支持城市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范圍由原來17個行業擴大至22個。今年上半年,各地發行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1917億元,同比增長16%,對擴投資的“撬動”作用更為明顯。
在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債務風險方面,李大偉介紹,2025年的2萬億元置換債券截至6月末已發行1.8萬億元,占全年額度的90%,已使用1.44萬億元。
李大偉表示,總體來看,置換政策實施效果已逐步顯現。減輕了當期流動性壓力,降低了地方債務利息支出和到期債務的償還、接續壓力。釋放了經濟發展動能,地方需要自行化解的隱性債務規模大幅減少,釋放出更多資金資源,助力地方專注于兜牢“三保”底線和加快經濟建設。推動了融資平臺改革轉型,有效支持“實體類”融資平臺改革轉型后“輕裝上陣”。
市場對國債發行情況高度關注。“為保障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今年國債發行力度進一步加大。”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龍生介紹,上半年,共發行國債7.88萬億元,同比增長35.28%;共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5550億元,發行進度較去年同期進度加快18個百分點。
“財政部將在三季度發行一般國債46期次,超長期特別國債11期次,合計57期次。”唐龍生表示,財政部將按計劃如期完成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任務,切實保障“兩重”“兩新”項目實施。同時,加強國債市場監測,促進國債市場平穩運行。全面推進儲蓄國債電子渠道建設,提升群眾購債體驗。(記者 曲哲涵)
轉自:人民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