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保監會:保險資金投資非上市企業 不得直接從事房地產開發
2020/11/20 13:36:18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關于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一方面,銀保監會放開了險資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另一方面,也列出負面清單,為投資標的近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關于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一方面,銀保監會放開了險資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另一方面,也列出負面清單,為投資標的劃出紅線。
其中明確,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所投資的標的企業不得直接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包括開發或者銷售商業住宅。
具體來看,此次《通知》的核心內容在于取消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但這也并不意味著保險公司可以任意選擇投資標的,負面清單設置了10項情形給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明確劃出紅線。
此次《通知》所指的財務性股權投資,是指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統稱保險機構)以出資人名義投資并持有未上市企業股權,且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保險機構及其關聯方對該企業不構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直接股權投資行為。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認為,《通知》中關于保險資金投資房地產的規定,符合房地產市場金融風險監管的總體監管目標,保險資金采取“明股實債”方式進入房地產開發領域的現象并不鮮現,由此產生的隱形風險不容忽視,因此這一政策無疑強化了資金監管的滲透性。
“一方面,當前房地產行業中TOP50房企中未上市的企業已經不多,未上市企業相對而言風險本身比較大;另一方面,國家對于保險資金投資一些高風險性資產,特別是房地產業作出明確限制性要求,也代表了保險資本對于房地產投資的進一步從嚴。”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提到。
張波認為,在“三道紅線”等高壓下,“債轉股”融資需求增加。目前監管層做出上述禁止性規定,主要是源于整體控制房企的債券融資,這導致房企加大股權類融資,而股權類融資也存在一定風險,保險資金對于風險管控要求高,如果大量進入到房地產直接開發領域,并不利于其穩定性和安全性。
“保險資金的資金來源很大一部分是老百姓交的保費,其帶有公共屬性,同時其資金成本也非常低,為了防止出現系統性的風險導致保費受損,因此保險資金財務投資此前多集中于養老金、債權性質的債券,給保險資金保值增值。此次,劃定負面清單后,保險資金的投資范圍擴大,可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業由于低估值高收益等特點一直受到險資青睞。據克而瑞地產研究公布的報告,2020年上半年排名TOP50的房企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房企的前十大股東中有險資的身影。其中,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投資TOP50強房企數量相對較多,特別是中國平安,目前均位列碧桂園、旭輝控股、中國金茂、華夏幸福的第二大股東。
報告顯示,國家“房住不炒”的調控理念不改,險資進入房地產行業,主要集中在股權、債權類投資,資金不會直接流向房市。在險資權益性資產入房方面,一方面隨著保費的近幾年爆發式增長,險資需要尋找給其帶來穩定收益的投資渠道,預期收益率高,風險相對較小,成長性強的產業則會得到青睞,同時險資青睞業績穩健的價值型上市公司以獲取長期分紅和股價成長。
張波指出,此次《通知》未對投資房企上市公司提出相應要求,規定目前是禁止投資未上市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或會加劇險資向上市房企靠攏。但值得關注的是,已上市房企并不代表著自身當下的財務風險水平就處于較低水平,未來不排除對上市房企的資金監管,可能會通過證監會等部門進一步規范和升級。
轉自:澎湃新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