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云廠商“以價換量” 市場格局或重塑
2023/5/24 12:21:46 來源:中國商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頭部廠商加碼技術研發 促進整體規模快速成長三大云廠商“以價換量” 市場格局或重塑 自從阿里云打響降價第一槍后,騰訊云、移動云紛紛跟上。截至目前,國內云計算市場競爭激烈,七頭部廠商加碼技術研發 促進整體規模快速成長
三大云廠商“以價換量” 市場格局或重塑
自從阿里云打響降價第一槍后,騰訊云、移動云紛紛跟上。截至目前,國內云計算市場競爭激烈,七大頭部云計算廠商中已有三家卷入價格大戰。此番新一輪降價潮將對云廠商和云計算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三廠商卷入價格戰
5月16日晚間,騰訊云宣布對多款核心云產品降價,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40%,降價政策將于6月1日起正式生效。隨后,騰訊云方面對中國商報記者確認了這一消息。
同一天晚上,移動云也宣布對多款云產品降價,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60%,降價政策于5月17日正式生效。移動云方面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本次優惠活動以“5·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為契機,圍繞中小企業剛需,精準幫扶企業解決上云用云難題。活動覆蓋計算、存儲、數據庫、安全備份、大數據等六大板塊的十余款產品,活動期間,移動云以更豐富的全線產品、更優惠的價格,降低企業上云用云門檻。
而這場價格戰的第一槍,是由阿里云打響的。4月26日,阿里云宣布了史上最大規模降價,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產品最高降幅達50%。
至此,國內七大頭部云計算廠商中已有三家卷入此次價格戰。
對于阿里云大規模降價的原因,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團CEO張勇表示,阿里云致力于“讓算力更普惠”,這次大規模降價是希望將技術紅利更多回饋給客戶和伙伴,持續降低用云成本,擴大云的市場空間。
“云計算廠商降價,一方面是為了搶奪市場,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規模化效應帶來了運營成本的降低。”資深電信行業分析師馬繼華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一位云計算行業從業人員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公有云市場本身就是一個依賴規模效應的市場,因此市場占有率指標比較關鍵,競爭也很激烈。自從ChatGPT爆火以來,大家開始關注大模型應用的廣闊前景,而支撐大模型應用需要很強的算力,這更加促進了對云計算和GPU集群的市場需求。”
“阿里云在主推自己的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統,無論是從技術角度(降低成本)還是從市場角度(運營推廣)而言,都有動力去降價。騰訊云等其他廠商是在市場競爭壓力下跟進表態的。”上述從業人員說。
影響尚可承受
在此次價格戰中,騰訊云的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為40%,移動云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為60%,阿里云部分產品最高降幅為50%。三大云廠商的部分產品價格幾乎“對半砍”。
如此大的降價幅度,云廠商是否擔心“入不敷出”呢?
中國商報記者從阿里云方面獲悉,規模效應和持續投入自研技術,是阿里云能夠持續降價的原因。與此同時,過去10年,阿里云將計算的成本降低了80%、存儲成本降低了近90%。
“隨著公有云IaaS資源池的不斷擴大、PaaS和SaaS產品的研發不斷投入,以及客戶群體云消費能力的不斷加強,頭部云廠商在價格上有了更多騰挪的空間。AI能力的提升和底層資源調度能力相結合,也有力支撐了云服務商的成本持續優化。”IDC中國研究經理崔婷婷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云計算的特點就是通過規模效應提高資源利用率,因此對市場占有率的競爭異常激烈。”上述從業人員表示,“短期內對盈利肯定有影響,但這種力度的降價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各廠商追求的還是長遠的布局。尤其是隨著政企數字化需求旺盛以及AI的持續發展,云計算市場未來還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盈利的云廠商很少,大幅度降價會延緩盈利節奏,甚至會將小廠商排擠出局,但這也是互聯網科技業務發展的慣例。”馬繼華表示。
目前,國內只有兩家云廠商能夠實現盈利——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
阿里云在2022年的收入約為776億元,利潤為13.13億元;百度智能云在今年第一季度才實現盈利,收入為42億元,同比增長8%。
“在短期內,降價必然會對公有云服務商的盈利造成一定影響,但是從目前降價產品的范圍來看,影響應在可承受范圍內。”崔婷婷表示。
“從目前阿里、騰訊和移動云的降價信息來看,降價是多維度的,不同的產品線和不同的時間段具體情況有較大區別。另外,對于公有云大客戶來說,本身有一定議價權,而且除了產品價格外,咨詢、建設和運維服務同樣是重要的成本支出。所以,降價行為折射到具體市場落地情況上,可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是從總體來說,降價對于公有云用戶來講是普惠于民的行為,尤其對于‘專精特新’企業來說可能更加利好。”崔婷婷表示。
行業競爭加劇
無論是市場份額、業務收入還是產品價格,云廠商都已經“卷”起來了。
根據IDC《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報告,在市場格局方面,2022年下半年,IaaS和IaaS+PaaS市場競爭格局保持一致,阿里云、華為云、中國電信天翼云、騰訊云和AWS(亞馬遜云科技)為市場排名前五位企業。中國電信天翼云的市場份額已超越了騰訊云。與此同時,由于其他競爭對手攻勢不減,位居前五的公有云服務商市場份額集中度比2021年下半年略有下降。
三大運營商的云計算收入也正快速增長。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電信天翼云收入為579億元,同比增長107.5%;移動云收入為503億元,同比增長108.1%;聯通云收入為361億元,同比增長121%。而阿里云、華為云、百度智能云在2022年的收入分別為776億元、453億元、177億元。
云計算市場的競爭依舊激烈,而此次價格戰又將會給云廠商和云計算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對于云廠商來說,頭部效應會更加顯著,中小廠商的壓力更大了。對于幾大頭部云廠商而言,激烈的競爭也會激發技術創新,有利于行業的發展。”上述從業人員告訴記者。
“云計算降價,會讓更多的中小客戶用得起,從而快速提升用云量,也會促進數字化產業的發展,同時使服務商更加向頭部集中,從總體上講是利大于弊的。”馬繼華表示。崔婷婷認為,從長遠來看,降價是否會對未來云市場格局造成明顯沖擊還需要對市場持續觀察,在同質化較嚴重的領域,可能會出現更多跟進的行為。這在給企業上云用云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會促進云技術更快升級,促進云計算市場整體規模的快速成長。(記者趙熠如)
轉自:中國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