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創建 石油流通將迎競合發展
2014/3/18 17:50: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創建 石油流通將迎競合發展在石油流通領域,近年來多次發生國有企業“吞并”民企的情況,即使是在北京,一些“民”字頭的加油站改姓“國有”現象也屢有發生。但從今年開始,一個專屬于石油流通領域的協會組織的出現,或許會為這一領域的開放、公平發展發揮出重要作用,推動這一產業走向競合發展的良性軌道。1月9日,由石油流通行業200余家國有、民營、外資等會員單位組建的中國石油流通協會正式在京創建。該協會首任會長邸建凱在成立大會上表示,“石油流通是石油產業鏈和價值鏈上的重要環節,我國石油流通行業已基本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共同競爭的新格局。協會的成立將為推動石油流通行業的改革開放和規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對內加強整體規劃對外推動“走出去”
與流通領域民營企業舉步維艱、資源進一步向國有企業集中的現實情況相反,國家層面一直在推動民資進入石油行業,并且逐步在放開原油進口限制,允許民營企業參與原油進口配額的申請與分配,以促進石油行業經營主體的多元化發展。
面對占強勢地位市場主體排他性擴張的發展沖動,一個全國性的、專屬于石油流通領域的行業協會的成立,不但填補了我國石油流通行業沒有全國性行業組織的空白,對于落實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無疑意義重大。
據悉,中國石油流通協會自去年12月起,由中石油、中石化等16家包括大型國有石油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以及地方石油流通協會在內的單位發起并著手籌建。截至去年底,共有220余家單位遞交了入會申請,經反復協商提出建議方案,從國有、民營和外資等各類型石油企業以及研究機構和地方石油流通協會中,產生了121家理事單位、50家常務理事單位、20家副會長單位。此外,中國商業聯合會原石油流通委員會也已并入該協會,共同參與協會籌備和成立工作。擔任該協會第一任會長的是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原司長邸建凱。
邸建凱在會上指出,“作為石油流通領域第一個全國性組織,對內加強本行業的整體規劃、強化本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對外提高中國企業的競爭能力、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這對中國石油流通協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推進石油市場多元化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對石油的依賴度進一步增大已是不爭的事實。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最新發布的 《201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披露,2013年,我國石油和原油表觀消費量分別達到4.98億噸和4.87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7%和2.8%,石油對外依存度為58.1%,與上年基本持平。
如此龐大的石油需求量也推動了石油流通產業的蓬勃發展。據邸建凱介紹,目前我國石油流通市場主體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成品油批發企業2623家,成品油倉儲企業414家,成品油零售企業11.02萬家,其中加油站96313座,加油點1.21萬家,加油船及其他零售方式0.18萬家;國內成品油流通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25.9萬人。
“近年來,我國石油流通行業整體呈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行業組 織化水平不斷提高,成品油倉儲設施建設向大型化和集中化發展,零售業務向精細化和多元化發展,服務效率和水平快速提升。”邸建凱說。
但顯然很多人并不認同石油流通領域多元化發展的現狀,資源經濟專家紀方表示,“與其他流通服務領域相比,中國成品油市場長期處于壟斷格局,中石化和中石油占有絕對多數的市場份額,由此也成為了國內打破壟斷呼聲最高的領域之一。”新成立的中國石油流通協會,能不能為民營企業提供一個公平、寬容、適合其發展的市場環境,一些民營石油企業存在觀望甚至是憂慮的情緒,畢竟在他們看來,有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石油巨頭參與協會運行,弱小的民營企業能有多少話語權存疑。
邸建凱在成立大會上還透露了石油流通協會成立后的重點工作。他表示,當前,石油供需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能源的替代、新的通訊和互聯網技術都給石油流通領域帶來較大影響,石油流通領域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面對新挑戰,石油流通行業將加強對石油流通體制改革的研究,以及石油現貨、期貨市場發展,如何利用上海自貿區的新政策等,推動石油行業的改革開放,推進石油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同時,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等新的流通模式,加強與銀行的合作,探索發展新的支付方式。”(記者 顏新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鋼廠生產調控力度加強 利于鋼價趨于穩定
- 下一篇:主流合資企業扎堆進軍中大型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