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工業轉型應依靠創新驅動
2014/8/27 15:33: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鋼鐵工業轉型應依靠創新驅動“中國鋼鐵工業的調整,預計還要花10年到2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在日前舉行的2014“轉型發展鋼鐵強國之路”高峰論壇上表示。我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是從2002年開始的。在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間,我國的鋼鐵產能從2億噸增加到8億噸。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已經達到了10億噸。但各地仍有在建項目,造成了產能的嚴重過剩。
徐匡迪表示,國際上所有發達國家都經歷過經濟高速發展、鋼鐵工業蓬勃發展,然后經濟恢復到常態、鋼鐵工業過剩調整這樣一個過程。目前鋼鐵行業可行的調整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減量調整。典型的案例是歐洲鋼鐵工業的調整。二戰之后,歐洲各國都進行重建,當時法國、德國等11個歐洲國家的鋼產量超過2億噸,僅德國的鋼產量就達到8000萬噸。現在這11個國家的鋼產量只有不到7000萬噸,德國也僅有4000多萬噸。歐洲的鋼鐵工業花了20年時間,進行了痛苦的減量調整。在歐盟成立后,進行了貨幣和金融政策的統一,對鋼鐵行業不再提供新增貸款,并收緊原有貸款。同時,當時的歐洲煤鋼共同體對于關閉工廠的企業給予補貼。“減量重組是鋼鐵工業調整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的規律。”
另一種是創新重生。典型的案例是北歐地區的鋼鐵工業。歷史上,北歐地區瑞典、挪威、芬蘭的鋼鐵工業曾非常發達。他們通過環保、法律的手段來限制鋼鐵工業的發展,限制鋼鐵企業的排放、用水、土壤污染等,從而實現了鋼鐵工業的結構性調整。目前,北歐的鋼鐵企業大多只生產特殊鋼,并且進行了細致的分工。
目前,這兩種類型的調整在中國鋼鐵行業都已經出現端倪。“寶鋼和廣鋼的重組就屬于減量調整,首鋼的搬遷調整則屬于創新重生。”徐匡迪說。
他認為,中國鋼鐵工業轉型,就是要從過去依靠要素投入轉變為依靠創新驅動。既包括技術上的創新驅動,也包括組織結構上的創新驅動。“鋼鐵工業不能再按照過去那種不斷擴大投資、擴大規模、增加產量的方式來解決當前的問題,而是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來解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迎來“臨門一腳”
- 下一篇:國家能源局力挺海上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