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電商模式詳解 誰會是贏家?
2015/7/11 8:32: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4年被很多業內人士稱為跨境進口電商元年。這一年里,傳統零售商、海內外電商巨頭、創業公司、物流服務商、供應鏈分銷商紛紛入局,跑馬圈地。而接下來,跨境進口電2014年被很多業內人士稱為跨境進口電商元年。這一年里,傳統零售商、海內外電商巨頭、創業公司、物流服務商、供應鏈分銷商紛紛入局,跑馬圈地。而接下來,跨境進口電商的態勢如何,未來又將如何演變,從宏觀環境、現存模式、產業鏈優劣勢和投資趨勢等幾方面分析,有如下幾個觀察:
一、宏觀環境解讀
1.政策紅利窗口期
2014年到2015年,政策層面一直在釋放跨境貿易利好。2014年7月,海關總署的《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和《關于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的公告》、即業內熟知的“56號”和“57號”文接連出臺,從政策層面上承認了跨境電子商務,也同時認可了業內通行的保稅模式,此舉被外界認為明確了對跨境電商的監管框架;此前“6+1”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開放給予了跨境電商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即通過跨境電商渠道購買的海外商品只需要繳納行郵稅,免去了一般進口貿易的“關稅+增值稅+消費稅”;2015年4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關于降低進口產品關稅試點、稅制改革和恢復增設口岸免稅店的相關政策,表明了政府促進消費回流國內的決心。這些都是明顯的政策紅利信號。即便跨境電商的稅收紅利窗口在未來會逐漸關閉、一般貿易稅率可能平緩走低,但目前來看大勢向好不可擋。
2.用戶需求潛力巨大
1)用戶規模交易量迅速增長:根據海關總署和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2014年海淘人群1800萬,成交規模1400億,從百億級市場步入千億。預計在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別;
2)消費需求和消費觀念升級:中國中產階級電商用戶目前在5億左右,消費升級需求旺盛,80、90后人群購買商品的關注點傾向于食品安全、品質優良、品類多樣、價格合理等方面;
3)海外商品認知提升:旅游、海歸群體的消費習慣輻射帶動周圍親友海淘,對海外品牌認知度不斷提高。
3.行業有待完善
1)政策探索:稅收不會長期高度傾斜跨境保稅,因為需要考慮與傳統一般貿易利益平衡問題,而各試點政府也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一邊試點一邊探索。對檢疫標準、保稅類目的控制,各部門政府在政策落實過程中還在探索調整。物流及選品布局復雜,政策環境涉及商檢、稅務、外匯、海關,各環節變動皆有影響。
2)物流清關報稅體系不成熟,售后體驗難保證:傳統跨境物流,轉運物流價格高、時效慢。報稅清關需國家政策支持不斷通暢流程,整進散出模式讓海關原本人員配置壓力山大,無法滿足激速增長清關需求,導致物流時效體驗差。因此,目前海淘商品的售后服務和退換貨大部分情況下無法得到保障,但好在現階段海淘用戶耐心忍耐力都很好。新入玩家如笨鳥海淘,選擇了這個環節作為切入點,主打針對海淘購物的用戶體驗,提供高質量的第三方轉運服務。順豐亦處于同步成長期,長期看好。
3)供應鏈不穩定:爆品仍占跨境海淘很大比例,但海外爆品品牌商供貨渠道不穩定,與國內平臺直接簽約合作可能性小,平臺為保證爆品供貨通常采用復合渠道,價格難以控制,毛利趨近于0。但即便如此,部分電商平臺仍舊時常斷貨無貨。而且,其中的供應鏈長,環節復雜,各地區文化和商業環境有差異,打通各環節難度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