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奶價創八年來新低 國內“殺牛潮”已蔓延至大牧場
2015/7/22 8:32:4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7月份,全球乳制品拍賣價格再次跳水,折合原料奶2元/公斤,成為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價格。比國際情況更惡劣的是,昨日,羊城晚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目前國內越來越7月份,全球乳制品拍賣價格再次跳水,折合原料奶2元/公斤,成為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價格。比國際情況更惡劣的是,昨日,羊城晚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目前國內越來越多地方已經出現了比國際奶價還要低的原奶收購價。如果說從去年年底以來是散戶在倒奶、殺牛的話,那么這股倒奶、殺牛潮如今已經蔓延至占整體約70%左右的中小規模養殖戶,甚至還有上幾千頭規模的大牧場。
國際奶價下跌愈演愈烈
全球原奶供應量大增,而市場對乳制品需求下降,增長放緩,以至于全球原奶供過于求,全球奶價下跌情況越演越烈。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5月份美國原料奶收購價格環比再次出現回落,下跌至16.70美元/美擔,環比增加1.21%。奶價按當月匯率6.1013計算折合人民幣2.25元/kg,同比下降30.9%。
近日,作為全球最大的奶農合作制企業,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已把2014年-2015年度固體奶出欄收購價下調至每公斤4.4新西蘭元(約合3.14美元),是八年以來的最低價格。這意味著約1/3奶農本季可能虧損。為應對國際乳品價格下跌,恒天然對外宣布確認其大規模裁員計劃以縮減行政成本。
最新數據顯示,7月1日全球乳制品第143次拍賣中全脂奶粉價格再次跳水,競得均價2054美元/噸,比上次拍賣價格(2327美元/噸)下跌11.7%。按此價格折算中國港口到岸價為17000元/噸,折合原料奶2元/公斤。該價格是自2008年開始拍賣以來的最低價格。
國內原奶跌破成本價
受到國際奶價下跌影響,據農業部定點監測,7月份第2周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3.41元/公斤,同比下降15.4%。
一直關注國內原奶價格的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實際上在國內很多地區,由于原奶沒有企業來收,只能賣給奶販子,而奶販子給出的收購價已經遠低于農業部公布的官方價格。如內蒙古,原奶的收購價只有1.6元/公斤,而在陜西、甘肅、寧夏、山東等地,原奶的收購價更是低至只有1.2-1.6元/公斤,更低甚至只能賣到0.8元/公斤。“目前一公斤原奶的生產的成本普遍為2.5-2.7元,也就是說,國內很多地方的原奶價已經跌破了成本價。”
宋亮表示,此前都是散戶在倒奶、殺牛,而現在這股倒奶、殺牛潮如今已經蔓延至占整體約70%左右的中小規模養殖戶,甚至還有上幾千頭、上萬頭規模的大牧場也在殺牛。
業內分析,出現上述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國內市場對乳制品需求減少,此前企業收購的原奶大量噴粉,奶粉庫存仍然存在,而2015年上半年乳制品銷量下滑明顯,降幅超10%,因此對進口和奶粉的用量需求不大。來自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進口乳品76萬噸,同比減少18%,其中進口奶粉37萬噸,同比減少42.2%。
廣東奶價暫不受影響
廣東在今年年初也出現過倒奶現象,但昨日記者從廣東省奶業協會了解到,由于本地奶場在今年2月份已經和乳企簽訂了一年的收購合同,原奶收購價穩定,暫時不受國際奶價下跌影響。
“國內原奶的情況,如果政府不及時出手,大規模奶場繼續倒奶、賣牛、殺牛,將來我國的原奶供應將無法得到保障,原奶價格失去話語權,可能整個乳品市場都要被國外大型乳企所掌控。”宋亮表示,目前國內原奶供過于求是一種假象,只是大部分企業多用還原奶來代替鮮奶,因此應提升國內乳品各項生產指標,引導企業盡量使用原奶作為生產原料,而要穩定乳企對鮮奶的使用量,最主要還是要增加市場對新鮮牛奶的消費量。
此外,宋亮也建議建立奶粉臨時儲備。初步評估,目前企業奶粉積壓有20萬-30萬噸,占用資金幾十億元,企業庫存調劑供求的功能已經失效。通過建立儲備,有助于增強收奶積極性,提升養殖戶信心,進一步遏制倒奶面積擴大,甚至再次殺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