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運行現狀分析(圖)
2016/4/18 10:40:2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醫藥市場概述1、全球醫藥行業發展根據IMS 的數據,2013 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達到9,890 億美元,與2008年時相比增長1,940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46%。IMS 預計,截至2018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將(一)醫藥市場概述
1、全球醫藥行業發展
根據IMS 的數據,2013 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達到9,890 億美元,與2008年時相比增長1,940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46%。IMS 預計,截至2018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將達到13,000 億美元,與2013 年相比增長30%左右,年均復合增速可達4-7%。
2009-2018 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及增速
在全球范圍內,美國仍然是第一大市場,預計其2013-2018 年年均增速可達5-8%。受美國經濟復蘇以及醫保改革法案的刺激,美國醫藥需求增速較快,2013-2018 年間增長額可占全球總增長額的40%,略高于其總需求額占全球市場的比例。但總體而言,發達國家市場,包括日本、歐洲等,在2013-2018 年間增速較慢,這主要受到了其經濟發展減緩、人口增長緩慢以及政府削減開支的影響。
受人口增長,全球化導致的經濟發展以及各類新藥在發展中國家逐漸普及的影響,新興醫藥市場1發展速度要顯著快于發達國家,IMS 預計2014-2018 年新興醫藥市場年均增速可達8-11%。其中,非專利藥和仿制藥的增速可達專利藥的2 倍。
2013 年和2018 年全球各地區銷售額占比
即pharmerging market,根據IMS 分類,發展中國家醫藥市場主要包括中國、印度、俄羅斯以及墨西哥、土耳其、阿根廷等國家。
中國是新興醫藥市場的領頭羊,醫藥市場占新興醫藥市場的46%,而且在未來數年當中,中國也將貢獻主要的醫藥市場增量,IMS 預計2016-2020 年中國醫藥市場年均增速6%-9%。
IMS 預測中國未來醫藥市場規模
2、中國醫藥行業發展
作為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相結合的行業,醫藥工業是我國工業行業中一個重要子類,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醫藥需求的特點是起點低、總量大,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相較發達國家而言仍然較低,增長潛力大。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政府投入加大以及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防治各類疾病,居民對醫藥產品的需求從根本上拉動了醫藥工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日趨增長的衛生需求也對我國醫藥產業提出了更高的技術和創新要求。
(1)醫藥品種分類
從分類上,根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 年版),按臨床藥理學分類,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可分為抗微生物藥;抗寄生蟲病藥;麻醉藥;鎮痛、解熱、抗炎、抗風濕、抗痛風藥;神經系統用藥;治療精神障礙藥;心血管系統用藥;呼吸系統用藥;消化系統用藥;泌尿系統用藥;血液系統用藥;激素及影響內分泌藥;抗變態反應藥;免疫系統用藥;抗腫瘤藥;維生素、礦物質類藥;調節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藥;解毒藥;生物制品;診斷用藥;皮膚科用藥;眼科用藥;耳鼻喉科用藥;婦產科用藥;計劃生育用藥等。
按創新藥、仿制藥分類,根據《藥品注冊管理辦法》,我國藥品共分為6 類,1-5 類為新藥,6 類為仿制藥,具體如下:
按劑型分類,根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制劑通則以及《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 年版)的規定,我國藥品劑型包括口服劑型、注射劑型、外用劑型和其他劑型。
口服劑型主要包括片劑(即普通片)、分散片、腸溶片、緩釋(含控釋)片、口腔崩解片、膠囊(即硬膠囊)、軟膠囊、腸溶膠囊等。注射劑型包括注射液、注射用無菌粉末(含凍干粉針劑)。外用劑型包括軟膏劑、乳膏劑、外用溶液劑、膠漿劑等。其他劑型包括氣霧劑、霧化溶液劑、吸入溶液劑、灌腸劑等。公司產品主要為注射劑型當中的凍干粉針劑和注射液。
(2)醫藥行業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十一五”期間,我國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23.31%,進入“十二五”,隨著醫保覆蓋面的擴大以及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者補助標準的持續提高,我國各類群體的醫療保障程度均逐步提升,醫藥行業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我國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同比增速
2015 年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5,537.1 億元,同比增長9.1%,利潤總額為2,627.3 億元,同比增長12.9%,收入與利潤增速均有所放緩,主要是受醫保控費、新版GMP 改造檢查以及國內外經濟增速下滑等因素的影響。
從藥品流通領域情況來看,在《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的指導下,藥品流通行業的集中度和流通效率均有所提升,銷售規模與經濟效益穩步增長,總體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如下圖所示:
我國藥品銷售企業商品銷售額和同比增速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包括藥品批發企業、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和零售單體藥店在內的藥品流通企業2014 年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繼續提高,全年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達15,021 億元,同比增長15.23%。
3、醫藥行業發展的驅動因素
(1)政府投入加大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
醫藥行業關系每一個人的切身福祉,也是歷屆政府施政的重點。政府政策重點包鼓勵醫藥產業發展,理順醫療鏈條體制以及增加醫保、政府衛生支出的覆蓋度和支付力度等。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提出,到2015 年,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更加公平可及,服務水平和效率明顯提高;衛生總費用增長得到合理控制,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于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群眾負擔明顯減輕,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1992-2014 年個人、政府和社會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
根據《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4 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35,378.9 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0,590.7 億元(占29.9%),社會衛生支出13,042.9 億元(占36.9%),個人衛生支出11,745.3 億元(占33.2%)。從趨勢來看,個人衛生支出進一步下降,政府持續加大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比例持續增加,有利于醫療衛生需求的增長和醫藥產業的未來發展。
從衛生費用占GDP 的比例來看,我國衛生費用所占比例仍然較低,2013 年為GDP 的5.56%。衛生部“健康中國2020”戰略提出,我國政府未來將履行政府職責,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 年,衛生總費用占GDP 的比重達到6.5%-7%。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是我國達成上述目標的重要手段和保障,醫療保險的覆蓋率和籌資水平持續提升。1998 年我國開始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之后又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建立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自2007 年起,國務院決定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2010 年在全國全面推開,逐步覆蓋全體城鎮非從業居民。通過試點,探索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政策體系,形成合理的籌資機制、健全的管理體制和規范的運行機制,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2002 年,我國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農民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9 年,我國作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戰略部署,確立新農合作為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地位。根據《關于做好2015 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通知》(國衛基層發〔2015〕4 號)的規定,各級財政對新農合和居民醫保人均補助標準在2014 年的基礎上提高60 元,達到380 元。
根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的《2014 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4 年底,全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數達7.36 億人,參合率為98.9%。2014 年度新農合籌資總額達3,025.3 億元,人均籌資410.9元,人均籌資額同比上升10.87%。醫療保險覆蓋率的提升和籌資水平的提高帶來了就診人數的增加以及醫藥行業的增長。
(2)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 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 元,比上年增長 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居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醫藥衛生服務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和深入化。國民對醫藥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持續提升,這從根本上促進了我國醫藥行業多年以來穩定高速的增長。
從城鎮化的角度來看,由于城鄉收入仍不均衡,我國城鎮居民衛生費用支出要顯著高于農村居民,《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衛生費用支出平均是農村居民的2 倍左右,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轉化為城鎮居民,城鎮化帶來的居民消費意識、健康意識提升,醫療服務便利性提高、社保覆蓋程度加大等積極因素都會促進醫藥需求的增長。
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年度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情況
(3)老年人口增長使我國人口患病率、年齡譜發生變化
藥品需求與人口數量、人口結構以及患病率密切相關。患病率方面,我國歷次衛生服務調查顯示,1998、2003、2008 年和2013 年居民兩周患病率分別為15.0%、14.3%、18.9%和24.1%。2013 年居民患病率相比以往顯著提升。由于患病率是通過不同年齡分組的患病率加權計算得來的,因此,從細分年齡組別來看,可以發現患病率的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老齡人口的患病率以及在人口中的占比不斷提升造成的,中青年的患病率變化并不顯著。如下圖所示:
我國按年齡劃分的患病率情況
除患病率的變化之外,老年人口的絕對數也在持續增長。從人口和年齡結構上看,我國目前雖然人口仍然保持每年一千萬增長,但老齡化步伐明顯加快,據統計,我國2013 年老年人口數量已突破2 億大關。有關文獻預計,到2026 年,我國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將達3 億,2041 年,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將達4 億。老年人口對醫療資源的需求相比年青人口顯著增加,有報道指出,老年人消耗的衛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資源的1.9 倍,60 歲以上人口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2 倍,傷殘率是全部人口的3.6 倍,在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中有66%的人使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一個老年人每年有12 到17 次處方,平均每次處方要使用4.5 種處方藥和2.1 種非處方藥。人口的老齡化將使藥品的需求呈現長期、持續增長。
2001-2100 我國老齡人口數量
(4)疾病譜變化造成醫藥消費結構變化
從1998、2003、2008、2013 年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的數據來看,我國居民的疾病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其基本趨勢為:隨著我國醫療系統的進步以及居民衛生觀念的變化,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
1998-2013,四大類疾病的兩周患病率
快節奏、高壓力的城市生活方式使城市人口普遍存在亞健康的現象,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在過去十幾年間顯著提高。人口結構的老齡化也對疾病譜有一定的影響,表現在退行性疾病比例的增大,如腫瘤,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等。我國醫藥行業的消費結構與疾病譜的變化密切相關,結構在過去十幾年間也有明顯調整。
醫院用藥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在抗腫瘤藥、神經精神系統用藥、心血管疾病用藥等老年病、慢性病用藥份額顯著提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1.23億人 互聯網普及率達79.7%
- 新供給、新體驗激發文旅消費新動能 多元業態添彩“暑期經濟”
- 政策紅利深度釋放激活文旅市場潛力 “China Travel”持續升溫解鎖多樣中國
- 托管“小”服務連起民生“大”幸福 各地探索“花樣”暑期托管解決群眾看護難題
- 夏糧穩產豐收、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產業提質增效——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 3.33億人次,15.8%!數據勾勒活力圖景 中國成“常來常新”超級目的地
-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上半年發電量突破1200億千瓦時
- 上萬零件、4小時內,一輛智能新能源汽車!“超級產業鏈”展現磅礴力量
- 6.4%,工業生產增勢良好
- 多項數據創新高!“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