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經濟”一季度表現“搶眼”
2016/4/19 10:21: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部分宏觀經濟數據。其中,“新經濟”在今年首季度的表現廣受關注。今年2月以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提及“發展新經濟”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部分宏觀經濟數據。其中,“新經濟”在今年首季度的表現廣受關注。
今年2月以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提及“發展新經濟”的理念。
在他看來,“發展新經濟”是要培育新動能,促進中國經濟轉型。而“新經濟”的內涵不只包含了三產中的“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和業態,也包括工業制造中的智能制造,一產當中的家庭農場等。
就第一季度經濟數據來看,與“新經濟”密切相關的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了9.2%和7.5%,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4和1.7個百分點。
從較典型的“新經濟”行業來看,第一季度,醫藥制造業行業增加值達到9.2%、智能手機產量同比增長15.6%、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19.9%、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則高達80.2%。
分析人士指,上述數據說明,中國“新經濟”的增長在明顯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正在有序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不過,“新經濟”面臨的三大挑戰同樣不容忽視。
其一是如何避免舊經濟“借尸還魂”。進入到3月,中國工業生產、需求、價格、實物量等多項指標出現積極變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5%;制造業PMI則達到了50.2%,重回臨界點之上。
上述指標的回升一定程度上與傳統經濟的好轉有關。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會否回到依靠傳統經濟拉動GDP的“老路”引發擔憂。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地方政府中的部分官員仍對傳統經濟“情有獨鐘”,“要注意他們在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的雙重慣性之下重新加大對傳統經濟的扶持,而放棄對‘新經濟’應有的支持”。
其二是如何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為企業“減負”從而釋放創新活力,始終是“新經濟”發展不可回避的命題。目前,中國官方為企業“減負”的一項關鍵舉措是5月1日全面實施的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李克強已多次強調,營改增后企業稅負必須“只減不增”。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表示,減稅雖然會犧牲短期財政收入,但能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培育更多稅源,最終帶來可持續的財政增長。但需要考慮的是,營改增勢必帶動稅制改革的整體推進,下一步,如何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其三是避免“新經濟”出現“泡沫”。由于技術創新的周期相對較長,在國家強調“新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不排除會有企業打著“新經濟”的名義做事,進而獲取補貼,使“新經濟”成為一張“畫出的大餅”,而無法“充饑”。
宋清輝表示,避免“新經濟”出現泡沫,一方面應提高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培育新動能與改造舊動能之間找到平衡。
“當前‘新經濟’雖然發展很快,但從體量來看,尚無法動搖傳統經濟的支柱地位。在這種情況下,一味強調‘新經濟’的增長速度并不符合市場規律,更可能會出現泡沫的問題。我認為,對傳統經濟、舊動能的改造仍然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工作!彼吻遢x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6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運行現狀分析(圖)
- 下一篇:當前樓市“暖”切莫“頭腦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