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全球大豆行業價格走勢分析
2016/7/15 11:31:5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大豆作為大宗農產品,在人口及經濟發展的影響下,總體需求呈剛性增長,而大豆供給更多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土地資源、播種面積、天氣變化等自然因素對大豆產量影響較大,所以大豆供應很容易出現跳躍性變動,供給與需求不同方向上的變化容易使大豆價格出現較大大豆作為大宗農產品,在人口及經濟發展的影響下,總體需求呈剛性增長,而大豆供給更多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土地資源、播種面積、天氣變化等自然因素對大豆產量影響較大,所以大豆供應很容易出現跳躍性變動,供給與需求不同方向上的變化容易使大豆價格出現較大波動。
自 1994 年轉基因大豆被批準商業化種植以來,大豆尤其是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迅速增加,從而帶動大豆產量的上升。大豆產量的大幅增長使得產量的波動對于大豆價格的影響更為明顯,從 1994 年開始,全球大豆價格開始走出小范圍的周期波動,而在一個更大的幅度內周期波動。
全球大豆價格變化情況
從供給端來看,自然災害是造成大豆產量波動的主要影響因素;從需求端來看,宏觀經濟對于大豆需求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認為,自然災害和宏觀經濟及政策因素是造成大豆價格周期波動的重要原因。
(1)自然災害是造成大豆產量波動的主要影響因素。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全球大豆供給已經形成非常穩定的格局,在大豆需求穩步增長的同時,產地高度集中使得當大豆主產國受到自然災害時會造成全球供給下滑從而推動大豆價格出現明顯波動。21 世紀以來的兩次大豆價格大幅上漲均是由拉尼娜帶來的自然災害造成的,具體來說: 1) 2008年天氣不理想,北半球大豆種植面積減少,大豆價格從 199美元/噸上漲到 552 美元/噸。漲幅高達 117%,天氣因素對大豆價格形成強大支撐;2)2012 年美國和南美持續干旱,大豆價格達到歷史新高。
受自然災害影響 2008年主產國大豆產量均出現下滑
2007年全球大豆產量下降
2012年全球大豆產需出現缺口
(2)經濟和人口增長等宏觀變量是驅動大豆消費變動的主要原因,全球大豆消費增速、人均 GDP 增速與大豆價格走勢一致,說明宏觀因素也會反映在大豆價格波動中,宏觀因素也是驅動大豆價格周期波動的主要原因。
消費增速、GDP 增速與大豆價格走勢一致
從金融屬性因素看,大豆作為全球大宗農產品,主要以美元標價,因此從貨幣的價值尺度這個角度看,美元下行,大豆價格受到正面刺激,即體現為大豆價格上漲,反之亦然。因此,美聯儲貨幣政策以及受此影響的美元指數(美加息利好美元指數,美降息利空美元指數)將對大豆價格起到助漲助跌的作用。
美元指數與大豆價格呈負相關關系
預計15/16 年度大豆產需缺口達 475 萬噸。在全球大豆需求穩步增長而供應收縮的背景下,預計 15/16 年度大豆產量在 3.13 億噸左右,同比下降 2%,從而導致全球供需短缺為 475 萬噸。若 16 年下半年拉尼娜如期到來,16/17 年度全球大豆產需缺口或將進一步放大。根據供需缺口與大豆價格的對應關系,10/11 年度盈余 1227 萬噸,對應大豆現貨均價為 505 美元/噸,11/12 年度產需缺口為 1808萬噸,對應大豆現貨均價為 561 美元/噸,漲幅達 11.1%。在全球大豆供需格局由寬松逐漸轉向趨緊的背景下,預計 2016 年大豆均價有望上漲至 400 美元/噸,高點或可突破 480 美元/噸。
大豆國際現貨價自 16年 3月開始回升
全球大豆供需平衡量與價格情況
美聯儲加息預期繼續減弱,美元指數利好大宗大豆價格。除了供需基本面因素會對大豆價格產生影響,大豆價格的金融屬性因素也會對其產生影響。歷史上大豆價格走勢與美元指數呈負相關關系。盡管英國脫歐使美元被動走強,但受制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及美國經濟整體緩慢走弱,美元上升空間十分有限。同時英國脫歐還將使得美聯儲年內加息或落空。在美聯儲再次加息無時間表的情況下,全球寬松的金融貨幣環境將利好大豆價格。
美元指數下行將會助漲大豆價格
庫存消費比呈下降趨勢將支撐大豆價格上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6年全球草莓市場情況分析
- 下一篇:2016年全球大豆行業市場消費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