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生物產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分析
2017/3/24 10:36: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概況生物產業是以生命科學理論和現代生物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專門從事生物術產品開發、生產、流通和服務的產業群,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和生物服務等。從產業鏈的角度看,它既包括為生物技術研發提供支1、概況
生物產業是以生命科學理論和現代生物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專門從事生物術產品開發、生產、流通和服務的產業群,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和生物服務等。從產業鏈的角度看,它既包括為生物技術研發提供支持的設備、制劑以及相關信息的服務業,也包括運用生物技術工藝進行生產或提供服務的產業,還包括相應的儲、運、銷售等需要專門的生物技術知識與技能的產業。生物產業進入新世紀以來,以分子設計、基因操作和基因組學為核心的技術突破,推動了以生命科學為支撐的生物產業深刻改革,全球生物產業進入了一個加速發展的新時期,對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健康、糧食、能源、環境等主要問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2、市場規模及發展速度
生物產業是當今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從2008 年開始,我國生物產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當前,生物技術正在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生物醫藥、生物農業日趨成熟,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快速興起。全球生物產業的銷售額每5 年翻一番,年增長率高達30%,是世界經濟增長率的10 倍,生物產業已成為增長速度領先的經濟領域。
預計到2020 年,中國廣義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將達4 萬億元,生物制造市場規模將達1 萬億元、生物農業市場規模將達5,000 億元、生物能源市場規模將達3,000 億元、生物環保市場規模將達1,000 億元,合計廣義生物產業市場規模約為6 萬億元,市場前景極其廣闊。
3、國內外情況
近年來,美國為了進一步保持在現代生物領域的全面領先優勢,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措施,建立高層協調機制和產業組織體系,實施專項計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引導推動生物產業集聚發展,目前初步形成了波士頓、圣地亞哥、舊金山、華盛頓、本卡三角園五大生物技術產業基地。
2010 年英國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研究理事會(BBSRC)發布了發展生物技術的5 年規劃《生物科學時代:2010-2015 戰略計劃》,將尖端生物科學與技術作為首要優先支持領域。
日本將生物技術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將“生物技術產業立國”戰略作為日本新的國家目標,通過強大的財政支持,發展生物技術產業。
韓國科技部在公布了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25 年構想》后,又制定了國家規劃《Bio-Vision 2016(2006-2016)》,指導和推動韓國生物科技的發展。中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把生物技術作為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點之一,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生物產業發展的專項規劃和政策,從產業布局、投融資、財政收入、市場環境、人才、生物安全等角度,提出了促進生物產業發展的一系列相關措施,并將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等領域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十三五”規劃綱要》繼續強調支持生物技術等的產業發展壯大,加強前瞻布局,在生命科學領域培養一批戰略性產業。大力推進精準醫療等新興前沿領域創新和產業化,形成新增長點。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納入了以下內容:發展先進高效生物技術,加快推進基因組學新技術、合成生物技術、生物大數據、基因編輯技術等生命科學前沿關鍵技術突破,加強生物產業發展及生命科學研究核心關鍵裝備研發;開展重大疫苗、抗體研制、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干細胞與再生醫學、人體微生物組解析及調控等關鍵技術研究,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生物技術產業體系;推進人類遺傳資源的系統整合與深度利用研究,構建國家戰略生物資源庫和信息服務平臺,擴大資源儲備,加強開發共享,掌握利用和開發的主動權,為生物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建立生物安全相關的信息和實體資源庫,構建高度整合的國家生物安全防御體系。
4、發展趨勢
21 世紀被稱為生命科學的時代,生物技術在醫療衛生、農業、環保、輕化工、食品保健等重要領域對改善人類健康狀況及生存環境、提高農牧業以及工業的產量與質量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務院2012 年12 月29 日印發了《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文件指出“生物產業是國家確定的一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到2020 年生物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2016 年12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十二五”以來,我國生物產業復合增長率達到15%以上,2015 年產業規模超過3.5 萬億元。到2020 年,生物產業規模達到8-10 萬億元,生物產業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超過4%,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5、行業特征
(1)集聚化發展趨勢日趨顯著
依托產業基地,中國生物產業發展呈現集群態勢。長江三角洲已經成為中國生物產業最大的聚集區,圍繞上海、杭州等基地逐步形成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集群;珠江三角洲的市場經濟體系比較成熟,民營資本比較活躍,圍繞廣州、深圳等基地形成了商業網絡發達的產業集群;環渤海地區的生物科技力量雄厚,各省市在醫藥產業鏈和價值鏈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圍繞北京、天津等基地形成了創新能力最強的產業集群;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利用當地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優勢,迅速發展現代中藥產業和生物農業,推動地區特色產業的發展。
(2)創新與產業化能力不斷提升
中國生物產業總體上在發展中國家居領先地位。經過近30 年發展,中國在生物信息、基因組、蛋白質工程、生物芯片、干細胞等生命科學前沿領域具有較高的研究水平,完成了包括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測序在內的多項基因組研究工作。在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與應用、轉基因植物研究等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也日臻完善,廢水處理新型反應器和新工藝的開發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一大批生物技術成果或已申報專利,或進入臨床階段,或正處于規模生產前期階段,若干生物技術公共研發平臺初步形成。
(3)國際合作加快發展步伐
生物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出口結構不斷優化。隨著跨國公司向中國的產業轉移,生物技術外包服務業迅速發展,生物產業國際合作積極推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