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預測
2018/4/11 13:59: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區域為主, 2015 年企業數占比分別為 30%、13%和 25%,經營額占比分別達到 52.98%、13.13%和 13.67%,經營額總占比達 79.78%。2015 年百強企業共有分揀中心 7378 個,比 2014 年增加 40.5區域為主, 2015 年企業數占比分別為 30%、13%和 25%,經營額占比分別達到 52.98%、13.13%和 13.67%,經營額總占比達 79.78%。2015 年百強企業共有分揀中心 7378 個,比 2014 年增加 40.54%,增幅為 24.1%,企業平均增長 19%。其中,專業化分揀中心占 50%。
從回收品種看,普遍存在“利大搶收,利小少收,無利不收”的現象,基本上以價值較高的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及廢紙為主,基本形成了較完整的回收利用產業鏈。但廢玻璃、廢電池、廢節能燈、廢紡織品等品種,由于回收成本高、利用價值較低和利用水平有限等多種因素,回收率較低。企業在完成回收及分類后,直接販賣給下游的加工企業,作為中間差價的獲取者,利潤相對稀薄。
禁止洋垃圾進口,有利于行業規范有序發展,利好行業龍頭。 2017 年 8 月 16 日,環境保護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了《進口廢物管理目錄》(2017年), 對現行的《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和《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進行了調整和修訂, 將來自生活源的廢塑料(8個品種)、未經分揀的廢紙(1 個品種)、廢紡織原料(11 個品種)、釩渣(4 個品種)等 4類 24 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整列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 自 2017 年 12 年 31 日起執行。此前, 7 月 18 日國務院辦公廳已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嚴格固體廢物進口管理, 2017 年年底前,全面禁止進口環境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固體廢物; 2019 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通過持續加強對固體廢物進口、運輸、利用等各環節的監管,確保生態環境安全。保持打擊洋垃圾走私高壓態勢,徹底堵住洋垃圾入境。
目前我國進口再生資源中以廢鋼鐵、 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和廢紙為主,其中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進口占比達 40%。 2013-2016 年我國主要進口再生資源總量呈下降趨勢, 2016 年主要進口再生資源總量為 3990.4 萬噸, 為近些年最低值。 禁止洋垃圾入境不僅會強化國內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提升國內固體廢物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補齊國內資源缺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供給量,國內再生資源企業的原材料轉向國內, 原先主要依靠洋垃圾存活的中小企業或受制于原料供應逐漸退出市場,利好行業龍頭 。2016 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四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共進口 3990.4 萬噸,同比減少了 2.8%。廢鋼材和廢有色金屬進口量持續下降,相比 2013 年,下降幅度達43.16%和 23.22%, 2016 年同比下降 7.3%和 8.5%。
行業加速淘汰,龍頭企業加快全國擴張。 2016 年末,全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數量約為 10萬多家,回收行業從業人員約為 1500 多萬人。但 2015 年以來,隨著新環保法和增值稅改革的頒布實施,使得中小型企業原有渠道優勢逐漸削弱,經營成本壓力增大,為行業兼并購和全國擴張提供了大量機遇。以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統計的前 100 強企業銷售額和全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總值計算, 2013-2015 年,行業龍頭企業銷售占比持續提升,其中 2013 年由于全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總值持續下降,為 4817.1 億元,行業龍頭銷售占比達到最高點。 2015 年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前十名企業合計銷售額為 1093.5 億元,市占率達 21.24%。我們預計在資本與政策推動下,“十三五”期間上述強者恒強的格局仍將強化,有利于葛洲壩等行業龍頭的擴張。
固體廢棄物是指在生產、 生活和其他活動過程中沒有原有價值或被放棄的固體、半固體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物品、 物質等。此外, 還包括一些有較大危害性的不能排入水中的液態廢物和不能排入大氣的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物質, 以及從廢水、廢氣分離出來的固體顆粒等。根據固廢的產生源和對環境的危害程度, 可以將其分為三類:工業廢物(包括一般廢物和危險廢物)、城市垃圾和農業廢物。 葛洲壩再生資源業務的廢舊物資就主要來源于兩大塊:個人生活消費和工業邊角余料。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的統計, 全球每年約有 70-100 億噸的城市廢物產生, 包括城市固體垃圾、商業和工業廢料、建筑和拆遷垃圾等。通過提高資源效率,以及固體廢物污染預防和控制措施,全球每年能獲得超過 1 萬億美元的商業效益。對于工業化發展迅速的國家來說,從回收物中發掘原料往往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廢舊電器和電子產品里稀缺貴金屬的含量往往比礦石更高。上世紀 90 年代,發達國家的固廢處理行業迎來了技術創新的高峰,新技術大量涌現,各類垃圾的處理技術工藝路線也逐漸形成。在治理思路上,發達國家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逐步取代/淘汰填埋;集中化、大型化處理; 提高資源化利用率;市場化(第三方處理),目前主要由第三方市場主體提供專業化的運營和解決方案。從德日等國的固廢處理技術創新曲線也可以看出,發達國家的垃圾管理和技術創新已經經過了快速發展的高峰,因此在市場化、商業化、規模化的應用中也更為容易。
此外,環保政策的嚴格執行也加快了私營環保企業的大發展。 據美國環保部 EPA 的統計,以美國垃圾填埋市場為例,上世紀 90 年代末的環保監管趨嚴使得美國國內大部分的垃圾填埋企業和固廢回收企業倒閉,從 90 年代初期的 6000 家減少到不足 2800 家。同時也使得固廢回收業務由原先的政府經營為主轉向私營企業為主,從上世紀 90 年代初期的 75%市場份額下滑至 2008 年的 33%。截止 2016 年,美國國內的固廢回收和循環利用企業主要有 WM、 RSG、 WCN、 ADSW,該四家企業占據了美國 58%的市場份額,而由政府經營的企業僅占 26%。
而我過的固廢再生利用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從分散式處理逐步過渡到集中處理階段,目前進一步進入到無害化處理階段,無害化處理率已取得大幅提升,同時除生活垃圾外,其他固廢細分行業也逐漸形成并發展, 固廢行業的發展也趨于精細化、智能化、生態化和國際化,預計國內的再生資源產業將迎來繁榮期。
中國、美國、德國、日本固廢處理專利年申請量對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固廢再生資源業務產業鏈主要有設備生產供應(上游)、環保安裝工程和解決方案(中游)、回收處置運營(下游)等,就固廢回收和再利用而言,一般也包括回收、分揀、再利用等環節,葛洲壩再生資源業務的重點在回收、分揀,對接的主要是個體戶和上游回收網點企業,下一階段主要拓展深加工環節。
固廢再生資源行業產業鏈示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